接着是第二人,第三人。
“臣附议,请陛下泰山封禅!”
没多久,满朝大部分的人都站了出来请求萧旻去泰山封禅。在见章严维也同意之后,剩下的人不管心中同意不同意,也都站出来跟着一同请求。
萧旻这才顺势应下。“既然众卿一致请求,朕也不好拂了你们的面子,就应下封禅之时。等寿远郡公班师回朝之后,朕便启程泰山,封禅!”
“鸿胪寺卿何在?”
一人走出。“臣在。”
“由你去和突厥真珠可汗以及高丽国国主交涉,封禅之时,两国务必派遣使者,共同见证封禅之礼。”
“臣遵旨。”
“礼部尚书。”萧旻又道。
“臣在。”
“封禅相关事宜由你先行准备,一切用度报于有司。”
“臣领旨。”
“退朝!”
一场近乎是自导自演的戏以“退朝”二字宣告终结,定下了“泰山封禅”之行,这个很多帝王想做但却没有资格做的事情。
从太极殿出来后,宁砚走向章严维,搀扶着他下台阶。台阶走到一半的时候,章严维才开口说话。
“也许真的是我们看走眼了,张云高有能,只是没有外露罢了。”
“但愿如此吧。”宁砚说到,但他心里却还是有些不放心。他专门了解过张云高,真的觉得他不是什么有才能的人,甚至连平庸都算不上。
如果没有一个荣得盛宠的女儿,这辈子可能都是城卫军中的一个小头领,然后等他儿子袭爵时再降一等,沦为平民。
如果说他藏拙的话,也说不通,因为他没有什么藏拙的理由。而且要是想藏拙,这次也不会主动请缨去带兵抗倭。
难道真的是他们看走眼了?还是说这场胜仗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巧合而已?
这一切他都不得而知,只能耐心的去等接下来的军情。
两天后,一封同样来自泉州的书信送到了田赋寺,交到了温梅芷的手中。温梅芷看完后,眉头紧紧的锁了起来。“怎么会这样。”
将信折起收到袖口,温梅芷起身吩咐道:“来人,备轿。”她得马上进宫一趟。
※※※※※※※※※※※※※※※※※※※※
注: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白虎通义 》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 》 泉州府, 光艮县。
一身华服的中年男人被十数人簇拥着送出了酒楼。
“大人慢走。”
喝酒喝的脸与脖子都通红的中年男人摆了摆手, 便昂首阔步的走向了早就候在一旁的轿子。
轿子离开酒楼后,穿过了两条街, 进了光艮县的县衙。到了后院的官舍时轿子才放下。
中年男人下轿后, 打了一个酒嗝,舒服的喟叹一声。“没有那帮子劳什子御史盯着的日子真舒畅。”
一个仆从迎了上来,低眉颔首说到:“大人,您可回来了, 薛偏将已经等了您两个时辰了。”
“知道了,我这就去。”
等在书房中的薛胜见到中年男人, 连忙站了起来。“郡公爷。”
中年男人, 也就是寿远郡公张云高走到主座上坐下后,问道:“今天有好消息没?”
薛胜讪讪的低下了头。“还……还没, 那帮倭寇实在是太狡猾了, 我正在找克敌之法。”
张云高一拍桌子大声喊到:“又败了!你当初在上元府是怎么和我说的?你不是说你祖上受过诸葛武帝的真传吗?!你不是说你熟读兵法韬略,给你施展的机会就能攻无不克吗?!
结果我听你的建议,将抗倭的差事揽了下来。到头来,你却一场胜仗的没有打过,每次都是损兵折,你让我怎么和陛下交待。”
“郡公爷, 没有打胜是因为我从来没和倭寇交过手, 不知道他们的行兵之法。不过现在我已经摸得差不多了, 下次, 下次肯定能胜的。”薛胜信誓旦旦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