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自不必说,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得很。
辰王世子之所以常驻京中,便是因为辰王重兵在握,身在边疆。
这要是把辰王世子派遣到边疆还往外的北章去,那可真是纵虎归山,手里连个拿捏的都没有了。
祁归恒静静站在下面,一言不发。
这会儿并不是他该开口的时候。
这边文臣中站出了个人来,行礼开口道:“陛下容禀。”
皇帝点了点头,那文臣才开口道:“王爷也好,世子也罢,皆是拿朝廷俸禄,理当为国效力……”
这话还没说完,那方才着急上火的武官又开始嚷嚷:“你这个读孔孟诗书的知道什么?辰王就在渊州,边疆大军十数万,若是辰王世子去了北章镇守,他们父子岂非有恃无恐了?!”
那文臣听了这边武官的满腔怒火,却是依旧不紧不慢,也没有直接回他的话,只对着皇帝道:“要说世子,京中,也不止辰王世子这一位啊……”
皇帝抬起眼来,看了看下头说话的文官。
此人乃是清文阁理事李川明,平日掌管京中文书交替记录,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臣并不认为三皇子是接管营州的好人选,辰王世子更不是。”李川明顿了顿,继续说道,“但到底接管北章之人位份不宜过低,若是陛下觉得妥当,凌王倒是一个好人选。”
“这……”众人皆是一噎。
在李川明说,京中不止辰王世子这一位的时候,皇帝已经隐隐有了些感觉。
等到凌王的名字从李川明的口中说出来,皇帝的嘴角划过一丝冷笑。
当年诸皇子夺嫡,凶险万分,一个个狼子野心之辈,尽折于皇帝辰王两兄弟之手。
唯有一个王爷,好好活了下来。
那人便是凌王。
凌王只是个小婕妤所出的皇子罢了,更是所有皇子中最小的那一个。
当几个皇子争得你死我活之际,凌王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整日瑟缩在自己母妃的宫中,连大气都不敢喘。
自然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
等到皇帝登基之时,凌王也才刚满十岁,而他的母妃已经随着先帝一道去了。
皇帝的几个兄弟已经是死的死,关的关,登基之后他也怕落人口舌,便敕封了凌王,甚至让他养在京中。
毕竟还是个孩童,若是打发到远些的地方,还不知会是什么场景。
这一养便是至今。
凌王一向安守本分,收着一份富贵安宁,不曾有什么动作。
与朝政上是这样,与平日作风更是如此。
他不过一个王妃两个侧妃,剩余侍妾加起来也不过五人。
不好色、不好赌、不好酒、不好乐,提起这个凌王,众人总觉得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人罢了。
故而今日早朝之上突然被人提起来,别说是凌王自己了,所有人都是一愣。 “陛……陛下……”凌王听到有人提起自己,先结巴着开了口。
皇帝转过眼来,看了一眼满脸茫然的凌王。
他大概也是没有想到,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会讨论到自己头上来了吧?
他低调了小半辈子,却不料这会儿毫无预兆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凌王,”皇帝缓缓开了口,眼见着凌王一个哆嗦,“你怎么看?”
“陛下,臣……臣弟无能……”凌王支支吾吾,开口便是推脱。
李川明见凌王这般,也是在他意料之中,这会儿又开口道:“陛下容禀。”
皇帝转过头来,点了点头:“你说。”
李川明跪下,磕了个头道:“微臣僭越,凌王身为王爷,本就没有常驻京中的道理。”
这个事儿,大家也是明白的,王爷那就应该分散在大宣各处;能留驻京中,那都是还没有成年的。
“陛下恩泽深厚,当年念着凌王殿下年幼,这才养在京中,如今凌王亦是成家立业,早就应该封地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