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皇帝才开口道:“北境之事,朕也知道辰王比谁都了解,所以凌王求援的信到了京中,朕才会没那么着急。只是,朕不想让辰王再这样权倾北境。”
祁佑若有所思着。
“所以,朕希望找个信得过的人,去替代辰王的位置,”皇帝看着祁佑,“这个人,还需要在将来,你手里依旧能拿捏得住的。”
“父皇心中可有人选了?”祁佑故作不知,问皇帝的话。
“朕不是没有考虑过沈言珏,”皇帝也知道,除了辰王,朝中最懂边疆战策的,也只有定国公了,“但你知道,如果母族过于强大,也不是好事。”
皇帝说的是沈清婉。
她如今是太子妃,将来便是皇后。
且不说曾经盛极一时的颜氏一族,德妃张家,如今的皇后云家,云相与自己的儿子都已经是无比低调了,还是因为文武平衡,而让皇帝有所忌惮。
皇帝比谁都了解,一旦权力稳固,再想拔除就难了。
所以,在真正把权力交出去之前,为帝王者,需要思虑清楚,是否留有余地,是否依旧可以掌握。
所以尽管皇帝至今还没有疑心到沈言珏的头上,也不得不留心几分沈言珏的本事。
等到祁佑登位之后,以祁佑对沈清婉的钟爱,难保沈家不会生出狼子野心。
而一定程度上来说,军权可胜于皇权,如果沈家权倾朝野,沈清婉又是未来天子生母,就很难说以后这大宣江山,究竟是姓祁,还是姓沈了。
皇帝说到这里,祁佑便明白了。
今日原是说边疆大事,可沈言珏这样的大将军却不曾参与其中。
可想而知,如果沈言珏在场,即便齐光耀这个兵部尚书口灿莲花,也是说不上两句话的。
皇帝没有叫沈言珏来,也不过是原就不想将此事交给他处理罢了。
“沈言珏手里的权力,也太多了,”皇帝似是惊弓之鸟一般,开始慢慢留心自己放出去的军权,“朕想在你登位之前,将这些权力尽可能地收在自己手中,或者分散开去。你可明白?”
祁佑拱手道:“父皇用心良苦,儿臣在此谢过。”
说罢,他便躬身一礼。
皇帝抬了抬手道:“只是如今在朕看来,朝臣们不是趋炎附势,就是骑墙观望,当真是……”
皇帝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下去。
“儿臣倒是有个人选。”祁佑声音清朗,开口答道。
皇帝闻言一愣,问道:“什么?”
“父皇刚才说,想要有一个人替代辰王的位置,可让辰王不再权倾北境。”
祁佑嘴角微勾,很是自信:“听您方才一说,儿臣倒是想起一个人来,也许可以一试。”
皇帝皱了皱眉,问道:“你说的是谁?”
“儿臣自小的伴读,萧潭。”
祁佑朗声答道。
“萧潭……”皇帝拧眉思索了一阵。
各皇子的伴读,大多也是出身世家的公子。
萧潭亦是。
当时选了萧潭做祁佑的伴读,皇帝也有印象,记得是一个十分忠厚老实并且有点武功底子的小男孩。
皇帝想着祁佑身子弱,平日里可随萧潭练练,就当强身健体,松松筋骨也好。
而若是被旁人欺负了,萧潭也能替他出头。
这一晃二十多年,皇帝却是不知,祁佑与萧潭的关系还是这样好。
“这个萧潭,他如今身在何处?”皇帝开口问道。
祁佑半真半瞒地回答道:“萧潭原是京中常驻军都尉,后来去边疆了。”
“边疆?”皇帝自然不会关心一个京中常驻军都尉的调动,所以这会儿自然也找不出破绽,“哪儿的边疆?”
“正是在北境,”祁佑缓缓答道,“方才父皇说到北境辰王的军权势力,儿臣就想起了他。萧潭从小与我一同长大,不是兄弟却胜似亲兄弟,此人儿臣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