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_作者:商厉(121)

  

  沈约望著远处红墙白雪间灿烂的琉璃瓦,淡淡一笑,“海路早年说过,我们几个中数你心最软,那时我总将心软和软弱混为一谈,如今看来,当年我是何等痴愚自负。”说著忽然展眉笑道:“你若是行行好,接下宰相这担子,我离夙愿得偿恐怕就不远了。”锺聿宁一愣,随即哑然失笑,“真是祸从口出──你有线索了?”沈约摇头道:“都走了十年,要有线索早有了,你也知道,找人这事,时日越久越是渺茫。我如今最想的倒不是这桩。”锺聿宁静静听著,只听沈约略一停顿,又道:“给爹娘迁坟的事我早就在准备了,只是一直以来事情一桩接著一桩,始终没顾得上。现在天下平定,四海安宁,武有宝生、常铮平和米亚厚,文有你、瑞宁和廖谨修,朝中势力也还算平衡,我打算在今年春闱中给陛下搜罗几个青年俊彦,然後便辞官回乡。”

  

  锺聿宁听他说得郑重,不禁皱眉,“你若不在朝堂,这人岂非更不好找了?”沈约一哂叹道:“ 也不能说是死了心,但我终究也累了,他们若愿意总这麽藏著不见我,那就让他们躲著吧。再说,我退下来,难道你就不找了?”锺聿宁左右考量,实在想不出什麽好理由留他,只得沈声道:“陛下毕竟年纪还小。”沈约微微一笑,佯作沈吟道:“肖太後和瑞宁可不小了。其实──你若舍不得我,可以直说。”锺聿宁愣了半晌,展眉一笑,“我确实舍不得。”

  

  他平日里说话就实诚,这句更是真挚,饶是沈约这麽冷心冷性的人,也不禁为止动容,刚想说些什麽宽慰於他,锺聿宁又说了一句让他几乎落泪的话。

  

  锺聿宁说:“下朝没事的话,一起喝一杯。”

  

  

  

  

  

  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下)

  待到春深雪尽、雨水丰足之日,礼部重又鸣响了花炮。此时距离沈约当日意气风发地踏进考场,已整十四年。三天春闱一过,再是半个月的批卷取士,之後便是他离开的时候了。沈约在考场中来回逡巡,心中和十四年前一般,都是一边算著今年各派系的士子分布,一边想著些有的没有的私事,比如给终究没能侍奉晚年的外公上个坟,或者重新整修下沈家的老庄子。不同的是,当年他对此间一切俱是猜测,而现今,各家的名单早已在半个月前就共银票一起送到了他府上。

  

  沈约自嘲地笑笑,他到底也不算个好官,该捞的钱一分没少。只是这些年流水般送往大都的银子,大抵也能抵过了吧?在官场混了这麽些年,沈约最深的感受第一是没银子路路不通,第二是送银子的路一定要交给信得过的人把守。

  

  十年前京都一场风云政变,正辉帝共太子一夜暴毙,二皇子以十二岁之龄登上帝位,肖太後垂帘摄政,任命沈约常铮平一文一武同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帝。

  

  好大的一场混乱!以廖谨修为首的太子党自是人人惊恐,生恐会跟廖相余孽一般被清洗干净,廖谨修更是在宫门长跪不起,向新皇痛斥沈约年纪幼小又是居心叵测,用其为辅政大臣必致朝纲难振。肖太後原本打算将之乱棒打死以儆效尤,谁料这位小沈宰相却无杀心,只是撤换了几个领头作乱的大臣,又将刑部侍郎锺聿宁提为尚书,原京都府尹贺韩衷任命为吏部尚书,原河运司司长米澹洲任命为工部侍郎,便算是改朝换代了。

  

  御史台早就归於沈约之手,工户两部又尽在他囊中,如今刑部吏部京都府又隐隐倒向沈氏一脉,再加上苏宝生统领的禁军和江南老叶总督的强力支持,京都一时无人敢妄动。但真正平息了这一场风波的还是常铮平将军对沈约的姿态──直到这时才有人想到,当年还在粤州军的常铮平之所以转而变为京都守备师统领,似乎也和那位老沈大人脱不开关系。少数犹自不肯死心的官员修书远在应国北疆新城大都驻守的定远大将军任炜长,半月後却收到快马加急祝贺新皇登基的书信──睿王世子登基与二皇子登基有甚不同?

  

  自此,新君上任,天下初平。

  

  沈约此时自是握有滔天的权势,而他也知道,这权势并非幸致。这是惩罚,更是负担。而当他在段九和的瑞宁世子帮助下兢兢业业建大都修河工辅政事定朝纲十年之後,他终於可以卸下这副担子了。锺聿宁已经言明会尽己所能萧规曹随,对如今四海升平、国力蒸蒸日上的应国来说,守成足以安天下。沈约边这麽想著,边默默记住了几个颇有真才实学的考生姓名,打算一会糊名的时候让他们的名条短上一短,好给世衡留几个好用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