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_作者:王不过霸(1017)

2019-12-16 王不过霸

    三三两两的相互攀谈,倒未必都是一路的,毕竟这样的排位座次,不可能都凑到一起,大多数都是相邻的两三桌之间攀谈,大汉的宴席一向都是这样的形势。

    “墨侯这些年久不在朝中,此番陛下设宴,你我稍后可要好好喝上一些。”吴懿坐在刘毅下手处,微笑着跟刘毅谈论一些这些年朝中的趣事。

    作为降将,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吴懿凭的可不只是自己的妹妹还有家事,最重要的还是做人的成功,吴氏虽然得宠,但糜皇后跟刘备是患难夫妻,如今虽然年岁已高,但正宫的地位却是没人能动摇的,就算刘备有心思,关羽、张飞也是不答应的,而那吴夫人也懂事,没有作妖,反而贴着糜夫人帮助刘备管理好后宫,这兄妹两人都是属于那种会做人而且野心不是太大的,加上吴懿本身也有一定能力,所以这位置反而颇稳。

    “好啊。”刘毅微笑着点点头,跟吴懿谈论一些南疆风俗见闻,偶尔两人身后的刘巴会插嘴询问一番,他对这些似乎比吴懿更感兴趣,只是刘巴平素在朝中有些特立独行的感觉,不是太喜欢跟人交流,哪怕感兴趣,也只是询问一句便不再说话。

    不久之后,刘备带着刘禅出来,这位太子举止倒是挑不出毛病,至少不像刘毅记忆中的那般,不过刘毅这些年一直在外,对于这位太子的性情也不是太了解,不好评价,毕竟表面功夫这种事情也不鲜见,谁知道私底下这位太子优势怎样的。

    这次宴请群臣,主要还是为了庆贺此番关中大胜,至于公事,刘备确实只字不谈,宴席中,有人借着酒兴,吟唱了几句诗词,庞统凑近刘毅一些,笑问道:“伯渊不一展身手?”

    刘毅看了庞统一眼,摇了摇头道:“早荒废了。”

    上辈子背过的诗词,这么多年下来,能记住的已然不多,简单些的比如锄禾日当午什么的在这种时候也不合时宜,还是别出来露脚了。

    当时觉得张口成诗很有几分风范,但现在再回想起来,刘毅有些庆幸幸好当年没有留下这方面的名声,否则……到现在估计是没什么兜底的货了。

    “倒是可惜了,伯渊的词赋自成一派,若向这方面发展,说不定也不必那曹家父子差。”庞统一脸遗憾道。

    呵呵~    “此番封赏之后,伯渊便要动工了?”诸葛亮看着刘毅,询问道。

    重建二都的事情,基本已经敲定,刘毅这次将这些大臣都招来,其实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方便蜀中、荆州的人动手,贪腐之事只要不是太过分,其实都算不得什么大事,只要不出圈,不影响民生,是不会乱动的,毕竟这年头,能够出仕当官的,哪怕只是一任县令,背后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若这些大员还在地方或者汉中的话,总会有人跑来求情的,毕竟圈子就这么大,所以大宴群臣的时候,也是蜀中、荆州各地查抄贪腐之时。

    也算是敲山震虎吧,刘备治理荆州二十年,得到蜀地也有七年了,这些年里,荆蜀之地在刘备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国力日强,但同样贪腐之事也随之滋生,有些人,在不断试探刘备的底线,这次诸葛亮向刘备建议杀贪,也不仅仅是为了帮刘毅筹措重建二都的经费,同样有整顿纲纪的意思。

    接下来京兆、西凉都会用大量的人,世家是不可能避免的,刘毅的书院,真正开始培育出人才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还远远添补不了人才的漏洞,世家大族必须用,但用之余,也得敲打敲打,这次动的人,虽然规模大,但实际上都是基层的,对世家大族影响不大,但这些人却是最贴近百姓的,也是百姓能够最直观感受到的,最是能够平息民愤,提升刘备的民望,还能充实府库,至于能否弥补刘毅的缺口,诸葛亮希望不能。

    若真的补上了,只能说明他们在这些年执政的过程中,律法并未完善,但眼下的律法,其实已经很严苛了,若再进行大的修改,会引起士人的反弹,至少眼下,刘备对士人的依赖还不足以被任何东西所替代,或者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刘毅提出来的观念并不超前,甚至以前有人做过,但最终都失败了。

    知识的传承不是说你把书印出来,印到泛滥就行,至少也得有个领路人告诉你这是什么字,什么意思,如今刘毅也在为这事情上心,诸葛亮知道刘毅的计划,让有功将士子弟读书知识目前为了让朝廷能够将军权牢牢抓在手中的第一步,要通过书院培养更多更多的人才,充实仕途的同时,也能多出一些来为教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