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刘毅失眠了,至于魏越,早在一开始就处于失眠状态了,如今一双眼睛都快跟兔子一般了。
等待这种事本不至于焦虑,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对事情的未来不确定,毕竟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刘毅也只是根据一些自己知道的资料来处理,至于事情发展到最后,会衍变成什么样子,刘毅不知道。
新的一天随着刘毅瞪着有些发红的眼睛出现在衙署之中开始了,魏越有些诧异为何刘毅脸色会这么差,不过看刘毅的样子,没有多问。
以工代赈的计划在继续,第二天虽然还是很乱,但明显能够感觉到,抵触的情绪在削减,等傍晚出工数据统计出来以后,刘毅一直悬着的心,也总算落回到肚子里。
至少根据数据来看,相比于第一天,同意按照墨城定下来的规矩通过劳力来换取食物、住所还有金钱的人提升了三成左右,虽然还有人因为闹事儿被杀,但比之昨天,已经少了一大半,接下来,只要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做下去,相信在下一批难民被送来的时候,墨城可以恢复暂时的安定。
有了这第一批人打样,以及这几天积累下来的经验,第二批、第三批进来的难民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人很多时候都有从众心理,加上墨城的属性,路对了,所有的一切都会往好的方面去发展。 以工代赈在进入第三天之后,效果就越发显著起来,还在胡闹的人已经到了不足为患的地步,剩下的人,哪怕心有不甘,不愿意放弃之前舒适的生活,但再刘毅的屠刀和利诱之下,心态也在慢慢的转变之中。
所以说,法这种东西,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你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能做到自律,就只能靠着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
当然,也有恶法一说,不过最终是善是恶不是看律法本身,一是要看执行力,二者便是要看着法是否能够起到积极地作用,若是律法在执行以后,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反而怨声载道的话,那就不是执行力或者其他问题,而是法本身出现了问题。
刘毅如今在尝试着编纂一些墨家的条款,他准备将法家的一些思想融入进去,只是眼下还只是个框架,要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跟崔州平借来了不少法家典籍,在这方面,无论秦汉,对于法学还是比较重视的。
接下来,就看能在曹操南下之前,带回来多少流民了。
不过刘三刀带回来的除了流民之外,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刘备到了樊城了,也代表着诸葛亮出山后烧的两把大火已经结束了,刘备的逃亡生涯又一次开始了,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或许是刘备人生中最后一次逃亡,代表着刘备腾飞的机会也快到了。
“三刀,你继续带着人马沿江岸行船,我料刘皇叔恐怕会弃守樊城,能帮的,便多帮一些。”刘毅并没有收回船队,而是让刘三刀带队继续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喏!”刘三刀答应一声,转身便走。
“伯渊。”魏越站在刘毅身边,见刘毅陷入了沉思,皱眉询问道:“某一直不太好问,你为何如此看好那大耳贼?”
在魏越看来,哪怕是如今的刘备也没什么可取之处,更甭提当年了,这么一个人,魏越实在不知道刘毅为何在明里暗里对此人如此看好。
“一个人有多大前程,能力固然重要,但要想当人上人,能力需要,但有些就够了,真正决定人成就事业的,一是出身,二是做人。”刘毅也不直接反驳,而是微笑道。
没错,如果在三国时期,要问刘毅如何成就大事,那能力、出身、做人三样之中,能力在刘毅看来是排最后的,不是说没用,而是少了前两样,能力再出众也没用。
这是个能从出身便看到未来的年代,所以在官渡之战以前,很多人都看好袁绍,如果不是袁术自己作的话,这天下在当时人看来,恐怕就是二袁相争的局面,压根没曹操什么事儿。
“刘备不过一织席贩履之徒,有何出身可言?”魏越皱眉道。
“但他现在是大汉皇叔,这是天子认可的。”刘毅微笑道,这也是刘备如今最大的政治资本,那些如诸葛亮这样的名士或是张飞这样的屠户愿意跟随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