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等人都露出狐疑,不知他什么意思。
李建成看着李二的一脸坏笑,忍不住问道:“二弟,你是否想到什么计策了?”
李世民笑着道:“诸位,杨广的名声已经很差,为何我们不能再利用一下他的丑名声,为我们贴金呢?我们可以伪造杨广的圣旨,发往太原、河西、河东、雁门等郡,以朝廷名义,征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再次聚集为兵,要进行第四次征讨高句丽,以罗成父子为统帅,对高句丽进行灭国战,可想而知,当这几个郡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肯定会抵触,人心大乱,到时候我们趁机起兵,反抗朝廷旨意,安抚民心,这样就能直接得到百姓的信任,把矛头和怨气都对准了杨广和朝廷。”
众人听完,都露出诧异目光,觉得此计实在毒辣和阴险,不过,对付杨广却很适合。
李渊频频点头,对这二儿子有些刮目相看了。
刘弘基道:“此计高明,既可以抹黑杨广,利用民心,还能给我们的潜在对手罗艺罗成父子造成一定反面呼声,大家都清楚,罗成在民间的威名很高,他是敌是友,我们一时难以判断,即便他不再拥护朝廷,但也会生出自立之心,所以,将会是我们的大敌,这个时候,降低我们统辖内的郡县百姓对他的好印象,无疑是有利的,一箭双雕。”
诸人心头一惊,这是要跟罗成父子做对手的征兆啊。
刘文静道:“罗成虽有一些威名,但也是个少年将军而已,好比三国时期的周瑜,少年得志,最后还不是没有好下场,没有明主,罗成自己难以成事,我们也不必怕他。”
李建成说道:“还有一事,就是身为监军和留守的王威、高君雅二人,不得不提防,让二人察觉我们要起兵事,如果提前报向长安城,通知代王杨侑,很可能会派大军围剿,那咱们的起义就受阻了。”
李渊微微点头,眼神一狠,已经对王、高二人动了杀机。 李渊跟众人商议过后,决定先发诏书,把太原、雁门一带的水搅浑,然后派人盯住高君雅、王威二人,适当时候,进行铁血镇压,第三部是随时准备征兵,做好军需、粮草等事,未雨绸缪。
众人商讨到了半夜,都满兴而归,期待着起兵之日的到来。
次日,有一则消息迅速传来太原,马邑郡的刘武周杀掉太守王仁恭,已经聚众起兵了。
马邑郡在雁门关外,是中原与草原接壤的一个郡,当年大隋分割了东西突厥,把东面的突厥留在雁门以北的草原地,马邑郡当初只是为了跟突厥联系,加强沟通和经济往来,也是屯兵为了保护东部突厥,抗衡西突厥。
二十年过后,马邑郡形成一定规模,里面汉人、胡人杂居,人口达十多万人。
刘武周祖籍河间景城,儿时随父举家迁至马邑,少年习武,得过民间拳师指点,拳脚功夫不俗,加上性格果敢,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绿林中,颇有名气,年轻时候入伍,骁勇善战,被提拔了建节校尉,参与过三征辽东战,还有雁门之围。
凭借一些战功,他回到马邑后,已经是鹰扬府副郎将了,太守王仁恭很欣赏这位武将,因此几次在府内宴请他,希望拉拢成得力干将,谁知刘武周去过几次太守府邸后,竟与王仁恭小妾私通,时间一久,被王仁恭察觉,只等打算捉奸在床,认证俱全,然后收拾二人。
刘武周先下手为强,利用王仁恭不开仓放粮的借口,煽动群众闹事,亲自带人出其不意,斩杀了王仁恭,然后开仓救济百姓,拉拢民心,聚众起兵。
如此一来,马邑郡就成为反隋武装之一了。
不过刘武周自知马邑在雁门关外,没有天险可守,北面是突厥,南面是隋军,腹背受敌,兵家大忌,因此,刘武周起兵之后,立即派人去突厥,觐见始毕可汗,打算送给突厥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美女,换取突厥的支持。
马邑郡内有隋炀帝在北疆建立的行宫,里面金银珠宝无数,美女如云,刘武周派人运走,一半送往突厥给始毕可汗,一半留下做军饷。
始毕可汗平白无故得到大量的珠宝和美人,自然极是高兴,而且还能挑拨中原人内战,削弱大隋的力量,何乐不为?于是,派人送给刘武周一千匹战马,另外派使者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意思是能够平定杨室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