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
刘文静带着几个人,来到了一座庄院,这是李世民在晋阳置办的府邸。
按理说,他尚未成家,不必搬出父亲的唐国公府,但是,李二发现在家里住,会见许多地方豪杰,心腹手下并不方便,所以,在晋阳就添置了自己的宅院,这是大商人武士彟所赠的豪宅。
李二听说刘文静又带来豪杰投奔李家势力,顿时大喜,快出迎出了节堂。
“这是唐国公的二公子,为人豪爽,结交英雄!”刘文静在为后面的人引荐。
“拜见二公子。”
这几人,都是官宦子弟,有出身将门,有来自书香门第,听闻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后,附近三四郡的豪杰、门阀陆续投奔过来,还有西京的关陇贵族子弟,也开始前来依附。
导致这些日子投奔的人过多,人才济济,若是没有门路,一时间很难受到重用。
李二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全才,凡事都需要别人辅佐,人多智谋广,如何利用形势,拉拢更多豪杰为己所用,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平时托刘文静、唐俭等人,为他广交一些庙堂、江湖的能人志士。
“公子,这位是房玄龄,清河房氏出身,从十六国到大隋,其家族两百年间,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称之为累世公卿世家也不为过。”
李世民拱手道:“原来是房兄。”
“不敢当,二公子如此求才若渴,广交豪杰,这般高风亮节,实在令人钦佩。”房玄龄见这二公子年纪轻轻,不到弱冠,却行为举止沉稳成熟,而且对外来投奔者,毫无怠慢,甚至非常欢喜的样子,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一定重视。
李世民微笑道:“哪里哪里,诸位来投我李家起兵,就是对李家的信任,我李世民感激各位,特别是来结交本公子,更是高兴万分,我正愁没有帮手,出征立功呢。”
刘文静在一旁道:“二公子,这位少年武官名为段志玄,其父段偃师,曾任太原郡司法书佐。大业七年,朝廷远征高句丽,志玄他年仅十四岁,应募从征,从容归来,现随其父住在太原郡的寿阳城,特来投奔公子。”
李世民听他十四岁时候就去过战场,非常吃惊,如今段志玄已经十八岁,跟他年纪相同,可谓惺惺相惜,叹道:“果然英雄出少年,日后建功立业,平定祸乱,必有段小将军的用武之地。”
段志玄也恭敬回礼,对李世民的热情态度所感染,觉得不虚此行。
刘文静又为李二介绍了其它几人,多少都有些本事,李世民非常高兴,立即吩咐家仆去准备酒宴,要宴请这些新友,增进熟悉感,加深交情。 罗昭云的商队行走了一个月,一路向西,穿过楼烦郡后,横渡黄河,进入雕阴郡,然后向南改变路线,因为再往正西,就是朔方郡。
两个月前,梁师都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造反,自称大丞相,并与突厥连兵,纵横河套之地。
隋将张世隆正派军前往围剿,双方交战,由于突厥骑兵的加入,已经逐渐不敌,形势危急。
一旦击败朔方一带的隋军主力,很快就能横扫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势力做大做强。
罗昭云得知这边的消息后,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动心,直接下令继续赶路,不必节外生枝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各地都在上演隋军府兵与乱臣贼子交锋的场面,他出面帮忙,没有什么意义,还是率先安全赶到自己要去的西海郡,重新掌控了西北兵权,再谋划其它吧。
三四百人组成的商队,从雕阴郡向南,然后进入延安郡西北方位,穿过此郡,进入了弘化郡。
途中遇到了几支盗贼、山匪的袭击,但是都被这支精锐侍卫雷霆消灭了。
这一日,众人进入了一座小诚邑,弘德城内,进行一定的粮草、马匹、药物补给。
一路上大小十余战,肯定有人员伤亡,加上有人染了风寒,所以,要把三十多名伤员暂时搁放在此城。
虽然这是西北小城,但是[天罗]组织已经在这里设了联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