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宠_作者:四月流春(18)

  医者之心,怜悯病人。宋慎游戏人间,但对待病患一向有耐性,语气愈发温和,避而不答,宽慰道:“宋某一定竭尽全力。殿下宽心静养,切忌劳心费神,您这病,最好一辈子心平气和,戒悲戒怒,延年益寿。”

  瑞王神色淡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倘若活得像泥雕木塑,有什么意思?”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宋慎又把惠妃推了出来,“为了娘娘,殿下请多保重身体,以免长辈担忧。”

  瑞王点了点头,指尖一停,又问:“宋大夫来自南境,不知在你的家乡,是如何超度横死的灵魂?”

  “超度?”

  宋慎一怔,注视悼念妹妹的病人,“普天之下应该差不多,无非请和尚道士,做做法事,念念经。不过,南境有一点较为特别:亲属亲手将誊抄了《渡亡经》的白笺,折成纸鹤,在头七时焚烧,供逝者驾鹤西去,免受徒步黄泉路之苦。”

  瑞王略一思索,“有道理。只能在头七时焚烧吗?”

  “百日之内皆可。”

  “需要折多少纸鹤?”

  “至少四十九只——难道殿下想试试?”

  瑞王语气沉重,“估计你已听说,大公主薨逝,本王作为兄长,想送妹妹最后一程。”   

  早知道就不告诉你了!宋慎暗暗后悔,尽职尽责,劝道:“养病期间,最好别——”

  瑞王却下定决心,打断道:“尽快写一份《渡亡经》,并折一只纸鹤来,有劳了。”

  天潢贵胄嘴里的“有劳”,仅表示其涵养,不容直白违抗。

  况且,是自己提出的,对方要求亦不过分,更不好拒绝了。宋慎叹了口气,大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点头答:“行吧。”

  初秋夜里凉爽,卯时前刻,人正睡得熟。

  “人死不能复生,殿下,节哀顺变。”宋慎提醒道:“劳神半晌,您该休息了。”

  瑞王面对青花瓷枯坐,“人死不能复生?”

  丧亲之痛,宋慎并不陌生。

  兴许因为秋夜冷清,兴许因为病人可怜,令他蓦然忆起些往事。

  宋慎环顾四周,从烛台上取了一根蜡烛,屈指一弹,烛光猛地摇晃,险些熄灭,“人死如灯灭,一如油尽灯枯。但,家师临终前,曾经说过,‘阳间有阳灯,阴间有阴灯,此间灭,彼间燃。魂魄归西之后,重入六道轮回,轮回不断,永不灭绝’。”

  “寿数由天定。”宋慎弹弄烛火,劝解病人之余,难掩缅怀之意,低声说:“逝者已矣,阳灯已灭,其魂魄必须点燃阴灯以照亮归西之路,假如亲友过度哀恸,一阵哭一阵病、深陷悲伤无法自拔,岂不是叫亡魂不得安宁?甚至耽误转世投胎。”

  语毕,宋慎又屈指一弹,烛光熄灭,冒出一股青烟,“因此,还望殿下早日振作,养好精神,才能照顾惠妃娘娘。”

  瑞王听得出神,目不转睛,一直盯着烛火,直到它被弹灭,才如梦惊醒般,伸出了右手。

  “唔?”宋慎刚想把蜡烛放回烛台,见对方伸手,便递了过去。

  瑞王接过蜡烛,重新打量民间大夫,笃定说:“你的师父,肯定是怕徒弟太伤心,才在临终前教了‘阳灯阴灯’一番话,助你早日振作。”

  “没错。”忆起恩师,宋慎怀缅万千,漂泊异乡的游子,思绪第无数次飘回了南境师门与竹林。

  黎明前夕,夜色如墨。

  瑞王沉默片刻,“你是庆王推荐的,不知是自愿揭榜?还是遵从庆王的意思?”

  宋慎回神,“草民是自愿揭榜!求了庆王殿下半天,他才答应推荐。”

  “揭榜是为了什么?”

  救出师姐,斗镇千保。初相识,宋慎愿意怜悯劝慰,却不可能把秘密和盘托出,眼睛都没眨一下,认真答:“恩师传授了医术,草民曾发过誓,今生将努力行医救人,做出一番事业,以光耀师门。”

  为了扬名立万?荣华富贵?

  你撒谎。

  事实上,瑞王暗中已派人打听清楚对方的大概来历,以及揭榜的原因。

  瑞王摩挲蜡烛,思前想后,虑及自身时日无多,决定依计行事,敲了敲瓷器,透露道:“巧了,本王恰能给你一个施展医术的机会。”

  “哦?”宋慎一怔,旋即恍然暗忖:一个病人,半夜里不睡觉,拉着大夫东聊西扯,果然有目的!

  瑞王告知:“瓶中有一枚稀奇药丸,因保管不当,失效了,倘若宋大夫能研制出一模一样的,必有重酬。”

  奇怪,太医院里人才济济,为什么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