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宠_作者:四月流春(95)

  大皇子感觉自己的意见被忽视了,心里不太舒服,皱眉开腔:“但是——”

  “但是什么?”

  “怎么?大殿下有什么稳妥办法吗?”皇后以嫡母的身份打断了庶长子。她腰背挺直,仪态端庄,神色淡淡,一板一眼道:

  “也是了,圣上龙体欠安,吩咐你暂理朝政,遇到事儿,你自然比本宫有权管。”

  乾朝重孝道,大皇子不敢不尊敬嫡母,憋屈低头,避开了嫡母审视的目光,摇头道:“不敢不敢!此事听您的,我马上派人召集太医。”

  韩贵妃乐得把难题丢给皇后,蹙眉责备儿子,“你一个小辈,懂什么?本来就应该听皇后娘娘的安排,赶紧照办吧!”

  大皇子颔首领命,疾步出去打发人传太医。

  二皇子搀扶皇后,余光目送兄长离去的背影,眼底闪过一抹冷笑,暗忖:呵,看你得意到几时,我才是嫡长子,只有我,才有资格名正言顺继承皇位!

  庆王带领胞弟和瑞王,招呼宋慎,返回病榻商议。

  多事时期,瑞王担心节外生枝,高声嘱咐:“宋大夫,等太医们到了,你可一定要用心协助前辈。”

  一句话,便把差事归还太医院,把自己的人从风口浪尖上拽了下来。

  宋慎岂有不理解的?“草民明白,待会儿一定尽力给前辈们打下手。”

  不久,几个素有名气的老太医赶到,在皇后等人的催促下,硬着头皮上阵,轮流号脉后,不约而同拉着宋慎商量,左一句“老夫惭愧”,右一句“后生可畏”。

  结果,终究是年轻人满腔热血,姜毕竟是老的辣,论推脱与明哲保身之术,宋慎绝非老太医对手。

  他咬咬牙,再度接下了个烫手山芋——既秉承医者仁心,亦不想让小难缠失望。

  最终,他不仅做主开了方子,还不得不使用针灸。

  “唔,不错,一下针,便能看出功底深厚!”

  “小伙子,功底真扎实。”

  结果,变成了老太医给年轻民间大夫打下手,围观议论并称赞:“ ‘南玄武’乍一听是武术门派,没想到,医术也如此出众。”

  “天外有天呐。”

  “真是后生可畏。”

  ……

  瑞王与家人站在榻前,光明正大,目不转睛地观看,由衷佩服大夫的胆识。

  宋慎被包围着,从容不迫,稳稳端坐,拈起细如牛毛的银针,准确刺入年迈皇帝的穴道,缓缓捻动,不时探一探病人脉象。

  虽然尚未见效,但这副沉稳如山的架势,足以安抚病人家属。

  若非被兄长叫走了,瑞王可以一直看下去。

  皇帝病倒,皇长子暂理朝政,嫡长势力落了下风,朝堂之上暗潮涌动,瑞王无法置身事外,助着庆王奔波大半天,傍晚时分,乾明宫传来喜信:

  “圣上清醒了!”

  “圣上有旨,传诸位皇子殿下觐见。”

  “太好了!”瑞王心头大石落地,欣喜探望父亲,兄弟八人聆听半晌教诲后,老皇帝并未留下儿子作伴,而是召见了辅佐皇长子管理朝政的重臣,秘密商谈。

  父皇和重臣们在谈什么?

  夜幕降临,大皇子和二皇子守在乾明宫内,心神不宁,互相防备猜忌,坚持留下侍奉长辈。

  瑞王因病无力争权夺势,拖着疲惫步伐走向皇子所,决定在儿时的卧房休息一晚,方便随时看望父亲。

  “殿下,快歇息吧。”

  小太监铺好了床,王全英心疼絮叨,“唉哟,这两天您太操劳了,没睡一个囫囵觉,小心熬坏了身体。”

  一阵阵困意袭来,瑞王脱了外袍躺下,不忘嘱咐:“留意乾明宫的消息,父皇一传见,立刻叫醒我。”

  “是。”

  瑞王闭上眼睛,“宋大夫还在太医院吗?”

  “在。”

  王全英继续装作不知情,“老奴打听过了,他一直和太医们一处,随时候命,估计得在宫里待几天。”

  “嗯。”瑞王精力不济,须臾,沉沉入眠。

  在举国之力救治下,老皇帝的病情慢慢好转,精神恢复了,人却消瘦,日暮西山,已不可能变得雄健。

  宋慎肩负重担,日夜待在太医院,竭尽全力为皇帝调养身体,丝毫不敢大意,忙碌半个月,才被允许出宫。

  初夏,天气渐热,但夜风仍凉。

  三更,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瑞王返回了王府,盖着薄被子酣眠,两名小厮睡在外间矮榻上,负责陪伴与端茶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