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怀璧_作者:杜冒菜(15)

2019-12-27 杜冒菜 年上

“哥哥年满二十被赠了字,字‘长明’,我瞧哥哥的同窗挚友已改口唤他作‘长明’了呢。”

平怀瑱果真听出几分兴致。

“待我及冠,便也可有字了。”

“‘清珏’。”平怀瑱献宝似的接上他的话,“瑾弈是清涟濯玉,君子如风。‘清珏’两字你可喜欢?”

何瑾弈起初不解他意,待到回过神来,立刻惊讶地张大了嘴。

平怀瑱满是期待地追问着:“你喜欢么?你若喜欢,待你及冠,我便求父皇御赐这二字于你。”

何瑾弈慢慢红了脸,无声地念一念“清珏”,再念一念“清涟濯玉,君子如风”。

微凉的石榴果子被按在脸颊上滚来滚去,何瑾弈弯起眼睛,露出浅浅笑容。

平怀瑱便晓得了,他是喜欢的。

因为他喜欢,这两字便称得上极好的赠礼,是何瑾弈所乐于接受的心意;只要他喜欢,平怀瑱便放在心上,待他加冠,予他新字。

逝者如斯,当年幼童已相识相伴近九年之久,再不过数年,稚嫩少年便又该长成双十男儿,总之日月漫长,只待并肩而行。

平怀瑱欣然望着他,眼里流光溢彩,满满皆是憧憬。

何瑾弈心里高兴,却不知如何应他,只好摸着石榴果子往院外走,佯作散步模样,漫无目的地行一阵子,恰至平素常在的文萃殿前。师傅正在堂里讲课,坐在里头的是寥寥几位年不过十的小矮子。

两人停下脚步,平怀瑱兴致勃勃地往里看,一眼望见的并非宫里那位小霸王六弟,而是入宫伴读的睿和王世子平非卿。

当今圣上的兄弟中,当属睿和王爷最与宏宣帝亲近。

宏宣帝登基前为皇后所出嫡子,其下有一同母亲弟,却不是睿和王,而是鲜少露面宫中的承远王。朝臣不知这亲兄弟二人之间究竟有何嫌隙,但各个心知肚明,瞧清了睿和王爷身系之隆宠。

其中道理也不难理解,这睿和王比之宏宣帝年浅近二十载,自幼性子活泼,无雄心壮志,不觊觎皇权,生来的如簧巧舌只为讨君王欢心。宏宣帝乐意听他喜鹊似的奉承话,又满意于他的无争无害,自然便会予他所求,纵他放肆。

不过睿和王倒不放肆旁的,花花肠子只搁在那柔媚盈香的女子身上,挥霍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只管把瞧上的女子一个接连一个地抬进府里。然而多年过去,睿和王膝下竟单只一独子,正是平非卿,年方六岁,为王妃所出。

六岁的平非卿总端着超出年纪的沉稳,与父亲的性情大相径庭,宏宣帝见过数回,笑言他是随了母亲。平非卿仰着小脸向宏宣帝回道:“回皇上,母亲常教导卿儿慎思笃行,宁静致远。卿儿虽还不懂,但定会听从母亲的话,习文练武,修身养性,待有朝一日能为皇上分忧。”

宏宣帝闻言大笑,堂堂天子竟蹲**来,在平非卿稚气未褪的脸上捏了一捏。

如此,睿和王世子平非卿便被送进文萃殿里,同年且九岁的六皇子平怀颢一道学习。

平怀瑱在殿外瞧着,堂里平非卿眉眼认真,小小年纪一脸严肃,总令同岁小孩儿不愿亲近,到头来还是平怀瑱陪他说话多些。日子久了,平非卿也爱听他教训,往脑子里塞些太子讲来的道理。

平怀瑱有些话轻易说不得,暗地里却觉得这位宫外的弟弟竟比宫内各个都更亲他,看似不苟言笑,实际心里软乎乎一片,是个讨喜的孩子。然而皇家子弟不同寻常百姓,平怀瑱心知喜欢的不能偏爱过度,憎恶的亦不能浮于其面,如此往来,最可长久。

室内师傅点平非卿起来答了问题,平非卿不显紧张,得了数句表扬,也得了六皇子几个嫉妒的白眼。

平怀瑱颇有兴味地看在眼里,听着师傅日复一日的“子曰”,偏头对何瑾弈笑道:“瑾弈你看,子都曰了,‘吾十有五至于学’,那为何这宫里的孩子才不过五岁便都‘至于学’了?”

说什么宫里的孩子,话里话外不都抱怨着自己辛苦。何瑾弈无言看着他,好一会儿笑出声来:“太子肩负重担,子学的时候你要学,子不学的时候你也要学。”

平怀瑱笑叹着摇头。

小矮子们还捧着书卷琅琅有声,他听了一会儿,禁不住感慨不休:“人之一生,二十而冠,三十而立。瑾弈年及加冠亦可有字,我却始终不能有了,遗憾,遗憾呐!”

何瑾弈看他不过十五六的年纪便故作老成,抿唇憋笑。

“如太子这般身份,即便有字,也无人敢直呼其字,有或不有倒也无甚区别。”

平怀瑱听着这话点头,摆着一副认可神态,却又忽然凑近耳旁低声哄他:“我若有字,只给瑾弈唤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