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珏心若擂鼓,近前细细看那孩子,听身后陈知鹤喟叹相告:“何大人于我恩重,我曾道此生必当涌泉相报,熟料天意弄人,那一言道罢竟再无时机……好在此子尚有缘人世,何公子亦逃过生死大劫,来日路长,万望公子善自珍重。”
李清珏探指从男婴面上拂过,温软泪珠沾湿指腹,绵似柔絮。
“这孩子……可是亡兄遗孤?”他声音颤抖,几乎道不清话来,罢了抬头望向陈知鹤,见对方颔首,一刹间双眸湿润,眼角赤红。
“逝者已矣,何公子节哀顺变,”陈知鹤瞧来不忍,出言安慰,又道,“此子不妨寄养此间,这二位乃荆妻亲眷,为人心善宽和,何公子大可安心交付。”
那夫妻二人闻言连忙点头相和,笑与他道:“我二人多年无子,必将此子视若亲生,不过姓名一事,还请公子告知。”
李清珏喉咙哽咽,双眼含雾朦胧盯着那孩子,好一晌才能道出话来。
“兄长曾言,不论儿女皆予他‘宁’字,唯望他福寿康宁,此生和乐……辈字为‘瑞’,便作‘瑞宁’,”他眸中满盈万幸,连日来终得三分神采,感激言道,“至于姓氏……二位既将他视为己出,便随姓膝下。”
道罢退后两步,俯身作跪,深深一拜。
陈知鹤扶他不及,但闻他垂首颤声道:“诸位盛恩,在下终身铭记,舍侄……便托付于此了。”
第三十八章
李清珏如此大礼顿令夫妻二人措手不及,片刻之后,还是陈知鹤与平怀瑱将他自地扶起身来。
室内油灯微烁,平怀瑱借光望去,见他目里晕红不散,只暗暗称幸,想如今万劫之中,竟将这幼婴自母腹救回,实属不易。而此外更幸,是赌对陈知鹤为人,二者不可失其一,方得眼前至善一幕。
巧在瑞宁养父恰为李姓,此子从此名作李瑞宁,李清珏甚可堂而皇之与他认亲。世间忽有李清珏,不妨就此令他归于李家,从今往后也好有个念想。
平怀瑱兀自思量颇多,不知李清珏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短短两月间,何家自天落地,二十余人魂灰飞烟灭,而他苟存其中,留得性命亦深谙其苦。李清珏数日颓丧,忽得亲侄幸存于世,岂不似暗夜星火,终在整片黑幕里为他燎出一小抹光来。
此光纵弱,却足以醒他神思,锥他心智。
那孩子渐渐止了哭声,柔软裹布覆身,咂咂小嘴又安静睡去。李清珏弯腰将他抱起,小心翼翼贴在怀中,暗想如此绵绵一团,哪承得住世间险恶。
从此以后当为此侄而活,护他一世安稳无忧,守他平安长大,亦可从他口中听得一声亲近“叔爹”。
李清珏久久不舍放手,那孩子仿似同他有所感应,苍白小脸往他心口微微一偏。养母在旁怜惜轻叹:“这孩子未足八个月头,出生时一只手掌便可捧下,经日调养可算好了些。不过公子放心,我虽不曾生养,但也带过幼儿,自知如何照料。”
“瑞宁得母如此,来日必当伏膝尽孝,以报养恩,”李清珏再抱他片刻,缓缓将他递与养母臂间,至此已觉宽慰无比,再不似前些日来魂不守舍,低声又道,“我叔侄二人承恩于此,如何担得起夫人敬称,夫人不弃,唤我一声‘清珏’就好。”
“咱们寻常人家,确无多礼节,既如此,你也可唤声兄嫂。”瑞宁养母如言应着,听李清珏言谈稳重,实不过一介少年而已,不由倍感心疼。
李清珏听得眼热,微一颔首应了她的话。
是夜更深,未至天明,李清珏随平怀瑱离去。
马车驶出村落后驻在官道岔路旁止步不前,李清珏睁开眼来,身旁平怀瑱敛眸看他半晌,缓缓执住他微凉手掌凝神问道:“有一话不可不问,不知瑾……不知清珏日后作何打算?”
李清珏似不闻他话里停顿,回道:“再不可浑浑度日。”
平怀瑱撩起车帘,车架之外月朗星稀,远京村落不染世俗尘垢,自得一方娴静,如出世高人茕茕孑立,与朝中腥风血浪迥然不同。
他道:“是去是留,但凭你一言。”
时至如今,平怀瑱只愿他好,倘若李清珏厌倦宫廷,意与侄儿归隐世外,他断是万分不舍也绝不阻拦。
然李清珏摇了摇头,探身往前将垂帘扯落,一时间风月尽散,眸里卷入沉沉晦浪道:“天下风光甚好,享乐却不在此一时。”他说着,反将平怀瑱之手紧紧握住,缓作低语,“此后当为瑞宁而活,为你而活。”
平怀瑱听来愧疚无比,因今日之苦皆自他而起。
可李清珏不愿恨他,仅恨君王不道,佞贼作恶。既神佛不裁,便由己来裁,终有一日要刘尹之流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