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就是书呆啊,孩儿喜欢看书,他们夸我呢!”谢锦秀安抚着李氏,还特意倒了杯茶递了过去。
“可是二十四文啊!”李氏一想就心疼。
“娘,吃亏是福,再说赚钱的是乡亲,而且,你觉着孩儿是那种吃亏的人么?”谢锦秀把茶碗递给了李氏。
李氏从来都是老儿子哪里哪里都好,哪里能说自己老儿子是吃亏的人?那肯定不能。
“我儿聪慧着呢!”李氏心里的还有一句话没有说,但是就是老实受人欺负。
“既然娘说我聪慧,那么这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孩儿这般做自然有道理!”谢锦秀脸上一脸的自信,不由得感染了李氏。
“我儿有道理,但是也不能如此,赚钱不易!”李氏还是和谢锦秀说着,毕竟这个家供养书生真的不容易,虽然她舍得给老儿子花,但是在老儿子没有功成名就的时候,还是要有所顾忌。
“孩儿晓得,爹娘哥哥嫂嫂都不容易,之前孩儿无能为力,等过些日子,且看孩儿,好么?”
谢锦秀的手附在了李氏有些茧子的手上,脸上一片真挚。
想想过些日子,自家儿子就能考上了童生,谁敢再欺负幺儿?这一时玩闹花出去的钱,想想李氏不由得松了劲:“就当是我幺儿提前给出的福喜钱!”
福喜钱一词,让谢锦秀一僵,这话怎么说的?
不提谢锦秀这边安抚住了李氏,谢家村从此开始流传出从小书呆是好人,从他那里好赚钱的传闻。 夜晚的清蒸草鱼,鲫鱼汤,让谢锦秀吃得很舒服,相比猪肉,他更喜欢吃些清淡一些的鱼肉,再加上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因为知道脑子里有个图书馆在,他默默的倾向于补脑,鱼肉可是很补脑的。
白天的查看,脑中一系列的想法,都让谢锦秀夜晚笔勤不辍,对于他来说,时间是那么的紧迫,这个农家的一样样,都迫使他努力改善现状,于是谢锦秀睡的相对来说就晚了一些,等李氏将他叫醒的时候,还觉着脑袋昏昏沉沉的。
“幺儿,快点醒醒,吃碗面还得赶路!”李氏边叫着谢锦秀,边帮着谢锦秀整理着书箱,看着桌子上散乱的纸张时,李氏打算给收拾一下,谢锦秀看着了,连忙在李氏要拿起来的那一刻赶忙制止:“娘,那个我来整理。”
这一紧张书稿,谢锦秀就清醒过来,这不仅仅是书稿,也是近几年生活改善的资金来源。
谢锦秀连外衫来不及披,就赶忙把昨晚写的手稿都按着顺序仔细的收拢起来,放到匣子里,如果不是昨夜实在太困乏,应该是昨晚就收拢好了的。
“幺儿,我去擀面,下面,你赶紧过来,洗漱了吃!”李氏看着谢锦秀整个人清醒了,才放心的往灶间忙活,早春的清晨还是有点冷,李氏想给谢锦秀吃点好的。
厨房里,睡不着的谢明陈坐在小凳上给李氏烧着火,李氏就在旁边的案几上擀面,谢锦秀进来时就看着两口子忙活,他瞬间就红了眼眶。
“爹,娘,嫂嫂她们呢?你们怎么不多睡会儿?”
谢锦秀以为早起的应该是两个嫂嫂,没想到是爹娘亲自下厨,内心里没有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年纪大了,觉少,你嫂嫂她们昨晚织了一宿的布,我让她们多睡会。反正我和你爹,一想着你要去县试,而爹娘也不能去县里陪你,就睡不着,索性就起来和面,给你煮点面条,让你县试顺顺当当的!”李氏边擀着面,边幸福的说着,似乎看着自家幺儿上榜的样子。
谢锦秀嘴唇蠕动两下,似乎有什么卡着了嗓子,本来混吃的科举之途,居然让原身的父母这么看重,一时间他有些哽着了,半晌,他嘴里才说:“放心,爹娘,孩儿一定尽力而为!”
“嗯,幺儿不要紧张,就是没中,也没事!娘不会怪你!你爷爷考了那么许久,”李氏想要借着公公的事迹给自己儿子解压。
“行了,一大早上说什么呢!”谢明陈摔了手里的木柴,直接黑着脸,这儿子还没有考呢,居然他娘就给掉了链子。
“爹娘,放心,我不紧张,你们放心!童生我指定给爹娘考回来!”谢锦秀赶忙安慰着二老,没想到自己还没有进入考试状态,家里的家长倒是精神紧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