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念着宁沅是真,但放在明面上的一切事物也都经过斟酌思量,为的便是让他看见。
另一事,是莺时在查明行宫拨来的几名宫人的档后,禀话说:“都查清了,算是清白干净,都与旁人没什么直接瓜葛。”
夏云姒捉准了她的用词:“但还是有瓜葛?”
“奴婢不知算不算得瓜葛。”莺时欠身,“有个叫如兰的宫女,其兄长曾是大人的门生,后因学业懒怠被逐了出去。但这人读书倒也尚可,凭着自己的本事进了官学。”
夏云姒黛眉微蹙:“京中官学?”
“是。”莺时点头,“奴婢细细打听了一番,苓采女有个弟弟,也在官学念书,是去年刚进去的。”
父亲的前门生、苓采女的弟弟,而且只是同在官学念书。
京中官学的学子有数千之多。
好远的关系。
平心而论,他们多半连认识都不认识。可能连这样的关系也深挖出来,恰是底下人的本事。
夏云姒抿笑:“实在辛苦你了。”
“娘子怎的突然客气起来。”莺时也笑起来,“奴婢盯着她一些?”
夏云姒点一点头,又说:“若没什么问题,你自不必做什么;但若有什么不对,你也不必惊扰她,先私下里告诉我便是。”
莺时恭谨应下,又过两日便再度回了话,说如兰到外头逛集去了。
不当值的日子,宫女宦官得了掌事宫人的准允都可以外出走动,行宫里的规矩松散些,出去逛集更不稀奇。
莺时又道:“奴婢便将燕舞差了出去,燕舞不敢跟得太紧,但看见她一路都在自己闲逛,晌午时却在一家酒馆与另一位宫女碰了面,一道用了膳。”
彼时夏云姒正歪在罗汉床上,手里翻着本《资治通鉴》读得津津有味,听到此处稍稍抬了下眼:“昭妃的人?”
“是。”莺时垂眸欠身,“但说了什么,燕舞便不清楚了。也不知是寻常交好,还是要做点什么。”
“呵。”夏云姒轻笑一声,“说是寻常交好,你自己信么?至于要做什么,我不想知道。”
莺时微怔,奇道:“您不想知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一套,玩多了也腻了。”夏云姒口吻恹恹,手中的《资治通鉴》啪地一合,“你知道昭妃的娘家在覃西王那里是什么官职么?” 昭妃的父亲是覃西王封地上钦天监正使。
本朝开国的太祖皇帝不信鬼神天象之说, 将其斥为无稽之谈。子子孙孙一代代地传下来,便也没有哪个大肃皇帝重视钦天监。
但再不得重视, 这也是朝中的正经官衙, 是领朝廷薪俸的,官员们的履历自都清晰可查。
夏云姒在进宫之前专门寻一干嫔妃的典籍来读过, 关于她父亲的部分不过寥寥数语——名字、年纪、官位, 就没别的了。不过她既知日后要与昭妃交手,便还是将这些都记了下来。
屏退旁人, 夏云姒细细地交待了莺时几句, 便由着她去安排,自己不再多理此事。
这样的小人物轮不到她费心, 重头戏在后头。
接下来的几日, 她只继续怡然自得地待在玉竹轩中。上午寻出来读,下午在竹林间抱弹琵琶。偶尔也去许昭仪或周妙处走动一二, 品着茶点闲话家常。
一日闲来无事, 许昭仪说传了歌舞姬来解闷儿, 请了几位相熟的嫔妃同去观赏。
热热闹闹地同坐一下午,各自回去时正值夕阳西斜。周妙在行宫中的住处也与夏云姒不远, 二人便结伴同行,临近玉竹轩的时候,只见昏暗的夜色之下, 一身着玉色宫装的宫女背影一闪而过, 从玉竹轩的侧门进了后院。
二人微微一滞, 听到后头的含玉嘀咕:“那是谁?怎的瞧着鬼鬼祟祟的。”
夏云姒蹙眉凝神, 转而又舒开笑容:“总归是咱们院子里的宫女,大概是有些急事吧,不必疑神疑鬼。”
含玉小声应了声诺,周妙却摇了头:“姐姐还是谨慎些。”
夏云姒看她,她道:“我瞧那人不像姐姐身边一直用着的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