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农家科举记_作者:鹿青崖(25)

2020-01-20 鹿青崖

    “那有什么办法?咱们家的酒楼遭了这场祸事,伤筋动骨,大伯又不帮衬,爹才想着和旧年的友人走动走动,赚一点是一点。不想山东地界受灾两年,穷困至此,但看陶家老爷穿的衣裳,都是几年前的旧样子了!咱们的米,便是低价卖,也卖不出去!”

    这话让盛齐明生气也生不起来了,半晌,不甘道:“要是有人敢买,我就敢卖!”

    可是知道他兄弟二人在此卖粮的就没几个,更不用说敢不敢买了。

    两人在马车里沉默不言,而坐在马车后沿、扒着车厢偷偷搭顺风车的崔稚,把两人的话全听了进去,乐开了花。

    这不是上天给她通财路吗?

    盛家卖不出米去,拉回去也是费,她要是能开个合理的交易价,皆大欢喜呀!

    崔稚欢天喜地,到了盛家落脚的小院,赶忙趁着停车跳了下去,谁知四下里一看,根本没有魏铭的影子。

    “木子?木子!”找了一圈,一点影都没有。

    崔稚有点怕了,她怀疑归怀疑,可这孩子要是丢了,她怎么跟田氏交代?!

    烈日当空,崔稚冷汗直下,忽听背后有脚步声,猛地转过身去——

    “木子!”

    ——

    且说崔稚走后,魏铭思量了一个办法。

    没有钱,那就只能去借钱,钱可以不多,只要让村人看到盐能换米是真事,自然都愿意掏出余盐来。

    找谁借钱呢?

    这县里他认识的人不少,大多都是同窗,他如今才十岁,当年交好的同窗也大不了多少,反倒是桂志育桂教谕对他有知遇之恩,一路举业,教谕喜他勤勉,赞他读书有灵性,没少补贴。

    虽然县里教谕,寻常年景月奉不过两石陈米,可总比他两手空空强些。且桂教谕善听人言,若能由教谕出面办事,说不定不只一家两家受惠。

    魏铭思量妥帖,便向桂教谕家寻去。

    桂教谕家在县城西边,算不得近,他加快脚步去了,到了桂家门口。

    教谕手中有钱多补贴学生,自家倒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住在这偏僻的小院里。魏铭拉了拉自己的衣裳,尽量让自己看上去不是闹着玩的小孩,上前叩了叩门。

    没回应。

    又用力叩了一遍,这次里边有了脚步声。

    这脚步声魏铭细细听了,分辨不出记忆里桂教谕的熟悉。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记不清在所难免。

    脚步声到了门前停下,他深吸一口气,里间拉开了门。

    “谁呀?你是谁?找谁?”

    魏铭愣了一下,眼前是个瘦到脱形的中年男子,根本不是桂教谕的样子。

    “请问,教谕在吗?”

    “教谕?”中年男子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你说洪教谕?不是住城东吗?怎么找我家来了?”

    洪教谕?

    县里确实本是洪教谕为顶头教官,桂教谕之前只是训导而已。

    难道桂教谕在这一年还只是训导吗?

    “那请问桂训导可住此处?”

    中年男人更加莫名奇妙了,“什么桂训导?你这孩子到底找谁?”

    这一问,终于把魏铭问明白了。当年他入学时的桂教谕,现下还没到安丘县任职!

    他赶忙同中年男人道了歉,折返回去。

    几十载匆匆而过,那些陈年往事他是真记不清了。尤其前世家中贫寒,饥荒过后,乡村社学不复存在,县里虽有社学,却无法就读,于是连几年在家种地、编草鞋草帽卖钱、替人放牛,闲暇时间才读几本书。

    待到永平十四年,他十四岁,桂教谕下乡选拔优秀学子,见他勤勉好学,这才将他招入县中社学读书。

    而今生,他当然不敢拖延,免得如前世一般,入朝太晚,只能眼看着大兴国力被消耗殆尽。然而尽早的结果竟然是,桂教谕还没来到安丘。

    魏铭无奈地摇头,他记不得桂志育具体是何时来了,只是眼下借钱屯盐换粮,也要另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