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宠后_作者:绣生(165)

2020-01-22 绣生

    寻过去时,安长卿正在院中凉亭下看书。

    这些日子晚上不好睡,白日也不犯困,他干脆把曾经看过的书都找出来,再一遍遍翻阅过,看看有没有什么记载能帮上萧止戈的忙。

    “又在看书?”

    萧止戈在他旁边坐下,给他把手边的茶水添满。

    安长卿“嗯”了一声,眼下有些憔悴青色,不过精神还不错,有些高兴地指著书上一处道:“我正要去找王爷,你看看这个。”

    萧止戈接过书,发现是本见闻杂记。安长卿指着的那段,讲得是笔者在某处遇见的趣事。

    笔者言:某日至拜县,遇一杂耍技人,将火药碎石置于竹筒内,可射五步。技人不慎,多添火药,碎石伤路人,遂被捕。

    这故事以前安长卿看着就是会心一笑,现在再读,却觉得其中大有可为。

    火药放在竹筒内,可将碎石射出伤人,若是再多添火药,将碎石换成其他东西,岂不是可以当做御敌武器?

    只不过安长卿对军中武器制造不太明了,只能先让萧止戈过目。

    萧止戈凝目把这一段话看了许久,忽然笑起来,抓着安长卿的手道:“喏喏真是我的福星。”

    安长卿有些不好意思,抽回手,把书拿回来,装模作样地继续翻:“又瞎说什么?”

    萧止戈却摇摇头,认真道:“喏喏不知道,我研读太祖著书时,书中就有提到过类似用火药制成的武器,只是太祖在位时没来及研制,后人又并未继承太祖遗志。如今安长卿指出,他才又想起这一段,觉得确实可以试试。太祖虽未成功,他却未必不行。”若是真可行,雁州又能多一道杀手锏。

    没想到真能帮上忙,安长卿兴奋的脸色都红润几分:“真的?”

    萧止戈点头:“明日我就召集军中工匠,叫他们去研究。”

    说完见他眉开眼笑,又道:“还有个好消息没来得及说,‘投毒’之事已经解决。若是不出意外,泗水的近万白丁军,会被‘发配’到雁州来。”

    笑着揉了揉安长卿的头,萧止戈温声道:“接下来喏喏可睡个好觉了?”

    安长卿眼睛亮晶晶,听见他的话又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也不全是担心泗水弄得,就是睡不着。”

    这话题不止讨论过一次,最后也没议论出个子丑寅卯来,萧止戈聪明地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转而低声道:“无妨,胡是非调配了新的脂膏,今晚必定能让喏喏睡个好觉。”

    安长卿瞪他一眼,红着耳朵看书,心里却暗骂:假正经!

    作者有话要说: #当晚

    怂怂:新脂膏比羊羔油好用。

    喏喏:……    三皇子的折子送回邺京后, 为如何安置这些白丁军乱民,朝堂之上又爆发了一波争吵。

    大部分朝臣都觉得造反乃大罪, 决不能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否则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还不乱了套?

    安庆帝也深以为然。只是这怎么处置又是个问题。如今没了首领的白丁军愿意归降,但没得到朝廷的承诺时, 他们也不会轻易放下武器。这么多人,总不能全杀了。要关起来,大狱都装不下。

    一群朝臣倒是纷纷献计,争得面红耳赤。

    安庆帝听得实在不耐烦时,御史大夫季安民才上前说了自己的想法。

    一则, 白丁军首领不能放过,虽然二人已经逃走, 但该张缉捕令, 缉捕二人;二则,加入白丁军的百姓多是受奸人鼓动,常言道法不责众,就算为了安抚民心, 也不能罚得太过。

    安庆帝头疼:“那爱卿说要怎么罚?”

    “不如将这些白丁军乱民发配边疆守关。”

    季大人说得有理有据:“肃州离着雁州最近,且雁州地域辽阔, 又有重兵镇守, 这些乱民想来不敢再生事。如此一来,既可以杀鸡儆猴,达到惩罚目的, 又能叫这些乱民去边关垦荒,不失为一桩好事。”

    历代历代都有流放之刑罚,这般造反的大罪,只是流放,处置都算轻了。但这也正好达成了杀鸡儆猴的目的,又不至于寒了其他各地百姓的心,彰显陛下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