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宠后_作者:绣生(280)

2020-01-22 绣生

    赵家诛九族,男丁尽斩,女眷充为官奴。其余赵氏党羽经大理寺核实罪名之后,革职流放亦是毫不留情。

    短短数日过去,朝堂上的官员就少了一小半,剩余官员亦是人人自危。

    那几日,赵家人血染红了午门青砖。

    亦有不少官员觉得萧止戈的手段过于残暴,不是仁君之所为。只是他的手腕过于铁血狠辣,竟然一时没有人敢当面谏言反对。而有胆子反对的功臣们,却都统一了态度,对此事默不作声。

    龙座之上的萧止戈神情淡漠,天子冠冕遮住了眉眼,却越发显得威严深重。他居高临下将朝堂上大臣们的神色尽收眼中,却并不打算按他们的要求做一个仁慈君主。

    沙场征战十年,他学得是如何对阵杀敌。战场之上,对敌仁慈,是兵家大忌。

    作者有话要说:

    怂怂:我登基了!该封喏喏当皇后了。    历经两朝门生遍地的赵家说拔除就拔除, 萧止戈的铁血手腕,给剩下的、尚且还心存侥幸要想倚老卖老拿捏新帝的老臣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朝堂之上官员少了近半数,但该办的事反而一点没耽误。这些在安庆帝手底下懒怠惯了官员, 在目睹赵家一夕倾覆之后, 都绷紧了一身皮,恨不得一个人干三分活儿以显示自己并未尸位素餐,生怕自己干活干的少了,叫这位铁血新帝瞧不顺眼, 一句话给撸到底。

    萧止戈将一团糟的朝政粗略理顺,又与季安民商议,命他为主考官, 尽快加开恩科取仕, 吸纳人才,补足短缺的官员。如此又花费了小半月的功夫, 才终于从繁忙的政务中脱开身来。

    登基之后事情一桩接着一桩,还有许多事情他尚未来得及去做。

    第一桩便是封后事宜。他既为皇,安长卿自然为后。他原本的设想是想叫太常寺筹备封后大典。他登基的匆忙, 又不喜铺张浪费, 登基大典操办得十分低调简朴。但封后大典,他却想办得盛大隆重。

    但是与季安民谈及开恩科取仕时,他却忽然想起安长卿与好友喝酒时神采飞扬的模样。那是一种与平日全然不同的风采, 若是行了封后大典, 安长卿困于深宫,或许便无机会见他如此自在洒脱。

    萧止戈犹豫许久,终究还是不忍为了一点私心, 将他豢养在深宫之中。他心中有了计较,便去寻安长卿, 想问问他的意见。

    因还未行册封典礼,安长卿仍然是王妃身份,原本应先住在王府,待正式册封后再入主后宫。但萧止戈向来不是拘泥礼数之人,他哪里舍得将人留在宫外,因此不顾几个迂腐老臣的劝说,执意将安长卿与一双儿女先接进了宫中。

    因栖梧宫还未修葺,安长卿便带着一双儿女住在距离崇政殿最近的干正宫里。萧止戈下了朝,便回干正宫处理政务,偶尔空闲时还要带孩子,免得兄妹俩去吵着安长卿。

    入宫的这些日子,安长卿虽名分未定,但后宫诸事实际上都是他在料理。

    安庆帝的后宫嫔妃已经迁往春山行宫。未临幸过的妃嫔放回家中,临幸过妃嫔则在行宫之中荣养晚年。还有他们留下的宫人,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有才能又无异心的则重新启用。还要再令人着手调教一批新的宫人以供驱使。虽然细枝末节的事自有下面人操心,但是安长卿这个主子也得擦亮眼把好关,实际上并不比萧止戈轻松多少。

    是以朝堂之上杀伐果断的陛下,如今下了朝,还得负责带娃。

    萧止戈回干正宫时,安长卿正在跟新提拔的大太监汪昱商议如何裁剪宫中各司人手,缩减用度。安庆帝在位时掏空了国库,萧止戈将将登基,国库空虚,各地天灾兵乱刚歇,也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真正掌权之后,安长卿方才清晰明了地意识到什么叫事事缺钱。从前赚的那些钱,对于千疮百孔的大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萧止戈在前朝想办法开源,他在后宫之中只能尽量节流。安庆帝后宫用度奢靡,人员又冗杂,积年账目更是混乱不堪,安长卿随便翻了几本,发现全是坏账,账册上记录物价更是离谱,想来从上到下都在贪污。一通杀鸡儆猴后,他干脆废除旧例,裁减人手,按照他新拟定的章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