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要写信给朱瑙汇报近日的情形呢。
=====
短暂地休整了两日后,陶北的大军果然拔营,继续向云阳的方向前行。
行军的路上,士卒们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前两天偷袭我们的,真的只是云阳的守军吗?蜀军已经知道我们的动向了,不会再设埋伏伏击我们吧?”
实则陶北并未查到那些混入军队的敌人是受何人指示,为了安抚人心,他只能声称那些人是云阳派过来的,而且云阳人手有限,不足为虑。
但是这的说法,士兵们都将信将疑的。时间仓促,陶北没办法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
“将军说云阳附近没有多少守军,也不知真的假的……”
“谁知道呢?听说当初黄东玄就是在这里战败被俘的……”
几人正小声谈论着,听见动静的军官赶了上来,呵斥道:“谈论什么呢?”
几人连忙噤声。这种动摇军心的话他们可不敢光明正大地议论。
但是不仅这些士卒心有戚戚,全军上下,又有多少人不提心吊胆呢?现在众人看见不认识的同袍心里都要咯噔一下,毕竟八千人的大军谁也不可能人人认全。
陶北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他已经下令加强了防御,也扩大了斥候们探查的距离。因此,他也不可能再像先前那样极速行军了,大军行进的速度被迫放缓了许多。
原本顶多两天就能赶到的云阳,这一放慢,被迫要走四五天了。
重新上路的一天,因为大军防范严密,安安稳稳,没有出什么事。第二天一早,大军又继续赶路了。
……
午后,大军在一处山谷前停下。陶北望着前方的山谷,神色凝重。
山谷是比较容易设伏的地方,因此陶北提前让探子前去打探,自己则让大军放慢速度,等待探子的回信。
可现在大军都已经走到山谷前了,派出去的探子竟然久久未归,连人影都不见了。
这不寻常。难道说,山谷里有埋伏?探子已经遇害了?
陶北扭头吩咐道:“再派几个人去前面看看。”
立刻又有一队探子朝着前方山谷奔去。
然而还没等那几名探子深入山谷,山谷上方忽然一阵箭雨射下,把那些探子射了个人仰马翻!
中原军顿时大惊:“有埋伏!!前方有埋伏!!”
话音未落,山头上忽然人声大作,无数军旗竖起,遍布山头!紧接着,烟尘大作,黑压压的蜀军士卒从山上冲下来,朝着中原军冲杀过来!
陶北大惊失色。他定睛一看,只见那漫山遍野插着的军旗上,赫然全都写着“谢”字!而那巨大的声势和烟尘,看起来至少有三五万大军埋伏在此地!!
——谢?!难道是谢无疾??!!怎么可能!!!
“谢无疾,是谢无疾!!!”中原兵们认出旗号,顿时肝胆俱裂。
谢无疾的赫赫威名,所有北方的将士都听过。若是往常,或许不至于一个“谢”字就让众人闻风丧胆。可是现在,在经历过两次偷袭后,本就提心吊胆的士卒们看见“谢”字军旗,只觉自己最糟糕的猜想应验了——蜀军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意图,谢无疾亲率大军来埋伏他们了!!
“大将军,快下令撤吧!!”陶北的亲兵急道。
陶北心里总觉得不对劲,死死盯着远处冲过来的敌军,试图看出端倪。
可是还没等到他的命令,部分惊恐的士卒就已经开始自行后退了。当阵型出现松动,军心瞬间大乱,大量士卒开始向后溃逃!
连陶北的马也受了惊,不断后退,根本不顾主人的意愿。
敌军越冲越近,陶北看到自己溃散的大军,心都凉了半截。此时即便他不下令撤退也不行了,军队已然丧失了斗志。他只得道:“撤!阵型不能散!!谁也不准乱跑!!违令者杀无赦!!”
传令兵连忙鸣锣,各营军官也急着边撤边重整阵型。可是蜀军并不给他们机会,眨眼工夫就已冲到阵前,对着中原军撤得慢的尾巴撕咬起来!
中原军刚稍许恢复的秩序被这一撕咬,顿时又乱了。士卒们没命地朝来时的路撤去。
这中原军明明也是身经百战的军队,往常并不会如此,可是前几日积压在心底的恐惧被神兵天降的谢无疾大军彻底激发出来,后方的追兵又追得太急,砍瓜切菜般碾压过来,致使中原兵们在逃命的急迫下再发挥不出往日的配合了。
到了这份上,陶北也已无可奈何,在卫兵的保护下快速向后方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