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就因为早松的这一口气,竟然让侄子小小年纪承此大辱,心里的内疚化成激愤,沈信没有那么容易原谅杨家,相信沈学士与沈尚书也不会让沈越小小年纪就让人如此诟病!
杨林一脸恼恨地跟着沈信一起来到了刘祭酒的办公之所,然后听着沈信一条一条地指控自己的儿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是国子监还留着杨佳这样品行不端的学生,那他将上书圣人,请求对国子监进行整改。
“沈侍讲,不过是小儿玩笑,不致如此赶尽杀绝吧?”杨林觉得沈信太过不留情面,读书人不应该光风霁月、胸有城府吗?不是应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这当面直接撕破脸,怎么看都不是已经在官场上十来年的读书人所为。
“小儿玩笑?”沈信不屑地看了杨林一眼:“杨员外郎说得还真是轻巧。你家儿郎先堵门后辱骂,并非一日所为,竟只是玩笑?那明日我家侄儿于广众之间,向人说明令郎仗势欺人、行止无状,杨员外郎也觉得是玩笑吗?”
杨林无言以对,只好向刘祭酒求情,希望他能留杨佳继续在国子监中读书,别的任打任罚绝无二话。别说刘祭酒本就与沈家有渊源,就是没有,人家沈信都已经说了,还留杨佳的话就要打御前官司了。
到那时被弹赅的就不光是杨林教子无方,还有国子监诸人尸位素餐。
“以前多位博士曾经向我提过,杨佳此子骄横、目无师长又欺压同窗,我也曾经与杨员外郎谈及,可惜……”刘祭酒说得一点压力也没有,因为他确实提醒过杨林。
这下杨林更加无话,只好亲身向沈信行礼:“沈侍讲,还请念在大家同朝为官,几世交情的份上,网开一面。犬子尚幼,若是被国子监退学,日后怕是……”
“我侄儿才九岁!”沈信听到刘祭酒的答复,脸色和缓了下来:“昨日回家吓得脸都白了,家母本让我昨日就登门拜访一下杨员外郎,也是我念着大家同朝为官,想着大事化小。不想今日竟然辱及长辈,回府后我还不知道要受什么样的埋怨呢。”出了问题就说你孩子年纪小,怎么不想想沈越比你儿子小好几岁呢。
“林必将亲带犬子登门向老夫人请罪,还请沈侍讲宽宏一二。”到这个时候,杨林心里再恨沈信小题大做,也得先把人给安抚住了,要等刘祭酒开言的话,恐怕自己儿子真在国子监存身不住了。
刘祭酒拿眼示意沈信见好就收,沈信却一言不发,抬头去打量刘祭酒房内挂的画。杨林无法,又请刘祭酒从中调停。
“教不言师之惰,对于杨佳如此嚣张,也有我们国子监的责任。看我薄面,不如让他回家反省三月,沈侍讲以为如何?”刘祭酒想着国子监诸人年底的考绩,不得不说出一个方案。
沈信摇头:“不是我不给刘祭酒面子,实在是杨佳是在教室之中说的那一番话,现在丙班的学生都已回家,不时就会传入各家。刘祭酒教书育人多年想也知道,小孩子往往更要面子,如此一来我侄儿怕是不敢再在丙班读书。”
杨林听他如此说,只好再向他行礼,又向刘祭酒打躬,只求能留杨佳在国子监。刘祭酒道:“这有何难,沈越本就已经中了秀才,让他先在丙班不过是为了适应国子监环境。现在环境已熟悉,让他到乙班上课也就是了。”
沈信听此才算无话,他是考校过沈越学问的人,知道以沈越的进度,在丙班就读就是耽误时间,进了乙班又有他两个表兄看着,想来不会再有不开眼的惹到他头上。
条件即已谈妥,沈信脸上也就露出笑意:“给刘祭酒添麻烦了,改日必带小侄登门拜谢。”杨林也是一样说辞。
刘祭酒自然要送他们到门口,发现房家两兄弟也就是沈越的两个舅舅匆匆而来,见他三人出屋,沈越的大舅直接向刘祭酒道:“明日早朝必有一本参你国子监。”他在御史台行走,说这话并不是威胁。
杨林只好再向着两位房舅舅道歉,心里把自己儿子骂了个臭死。等听说杨佳要回家反省三个月,沈越也直接到乙班就读,两位房舅舅才算无话。杨林不由得擦把冷汗:别看刚才房大舅只说参刘祭酒,那是因为人家两人关系好给刘祭酒提前打个招呼,并不等于人家就不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