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沈越提笔一一回了信,又特意给黛玉回了一页附于林如海的信中,只嘱她每日勤饭少思多走动,不必太过执意于读书,更别因女红等事费神等语。
“这孩子还是这样。”就算沈越的信已经过了明路,林如海与贾敏看过之后还是展了多日的愁眉。
“这样不正是你我愿见的?”林如海微笑一声,让人将信给黛玉送去,才向贾敏道:“半月前大皇子被圣人禁足,杨家倒是安生了些。可是他们这样安静,我心中倒不安起来。”
贾敏身子已经大好,对外却只说自己还要休养,越发连别府来看望的人都不见,只与房氏通些消息:“听沈太太说,杨夫人又摆了几次赏花宴,还张罗着为他家的长子早些成亲呢。”
“他家杨保过了年才十四岁,这样着急成亲?”林如海问道:“可说定了哪天的日子?”
贾敏摇头:“按说杨保是男子,那刘家小姐比他还小,如此急切倒有些不象。听说杨太太怕两家或有左迁之事,到时你朝东我朝西,将来嫁娶不易,不如趁着两家都在一处行事方便。”
林如海想想道:“这怕是大皇子圈禁之前的话,让人打听一下近日可还有这样的话没有。”
贾敏应了一声,又问:“因我不能出门,也有几家小姑娘给玉儿下帖子,我怕玉儿太小让人算计,都给推了。蔼哥儿这一走,到把她给闪了一下。若有可走动的人家,不如让她也出去走走。”
林如海何尝不心疼女儿,可当此非常之时,再心疼也得忍下:“扬州府除了沈家,哪还敢让她往别家去?偏他家又没有女儿。”
贾敏不由失笑:“他家的若是女儿,现在谁在京里给你打听消息。”
林如海也知自己这怪得无礼,自失地一笑:“等沈太太接的时候,让玉儿去他府里玩几日也便是了。”
黛玉听说可以去沈家,心里也是高兴的,把自己这几个月来学着做的络子挑了两个,颜色一明一暗正好做献与房氏与沈任之礼。
房氏见她早搂在怀里:“前些日子你太太病着不好接你,这次你太太大安了,你可要好生住几日。”又细细打量黛玉,见她因前些日子给贾敏侍疾,小脸都瘦了些,心疼道:“你太太那里有丫头婆子,你何必事事亲为。”又让厨房快些煲好汤,好给黛玉补一补。
黛玉静静听房氏抱怨过了,才笑向她道:“母亲病了,玉儿恨不得以身代之,只侍奉汤药哪儿敢说辛苦。好在如今母亲大安,只向外不好说得。”
房氏点头:“这是你的孝心。只这一向你都在家中,不如明日我带你去进香,正好快过年,求几个平安符回来大家冲一冲便都好了。你不好往别人家去,却说庙里也算散心。”
听说能去庙里,黛玉如何不喜欢?忙不迭地应了,才想想谙哥儿还小:“要不还是我自己带人去吧,谙哥儿怕是离不开奶奶。”
房氏听了大觉体贴:“不过半日光景,平日我赴宴也留他在家。”自那次出了李三家的事儿,房氏对下人们隔几日敲打一回,知州府后宅很是整肃,就离开一二日也无碍。
娘两个第二日多带护卫,在询哥儿气愤的眼神之中出了门,黛玉还有些内疚:“其实询哥儿并不吵闹,就带着他也无碍。”
房氏不在意道:“二爷衙门无事,一会儿便可回府,还要问他昨日的功课。这小子性子太跳脱,功课丢三落四的,正好扳扳他的毛病。”
黛玉道:“他才几岁,蔼哥哥那时不是五岁才开的蒙。二爷对询哥儿怕是过严了。”
房氏不好说沈越曾说不习为官之道,沈任有时想起就把二房将来压在询哥儿身上,只道:“蔼哥儿象他这般大的时候,早天天自己捧着本书念,就算没开蒙却比人家开蒙的还安静些。”
听她如此一说,黛玉轻道:“也不知道蔼哥哥回不回来过年。”虽然明知没有什么希望,可还想多问一声或许有意外之喜呢?
房氏强忍了心疼道:“他刚走了几个月……”就觉得车子猛地一震,向边上就倒了过去。房氏一把抱紧黛玉,另一手用力撑向车厢,向外问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