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头娘子是那么好做的?迎春好歹也是将军府唯一的姑娘——这个时候从贾赦到王熙凤,都把二房的人排除到将军府之外了——总不能随便找户平民百姓就把迎春嫁了。
可是不嫁平头百姓,还能维持的勋贵人家又要挑迎春庶出的身份,王熙凤等人也知道一般人家庶子别说给贾琏做助力,不让贾琏将来给收拾烂摊子就是好的。
思来想去,就把主意打到了文人身上了,这新科进士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哪怕家中出身低了些,能考中进士自己总有真才实学,耐磨上几年总也有出头之日。
现在的王熙凤可不是原著里那个以为自己家就算被人告谋反也不怕的傻大胆儿了,贾琏在户部做笔帖式往来的也都是六、七品小官儿,深知别看官职小,只要有些实权就不怕没有人求上门的道理。
可贾琏往来的人中,一来没有什么与迎春年纪相当的,二来王熙凤还想着将来贾琏真袭了爵,妹夫是个笔帖式到底不好往来,只好求于贾敏,看能不能也学别人家榜下捉婿,在新科进士之中给迎春捉个如意郎君。
尽管贾敏说的半吞半吐,沈越还是听明白了。王熙凤此举虽然也有自己私心,却着实能改了迎春原著里的命运,更可让将军府大房远离政治立场暧昧不明的北静王府。事儿是好事儿,沈越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顾虑。
“师母,那贾姑娘虽然比玉儿大三岁,可现在也没及笈呢。”自己是新科进士里头最小的一个,沈超比自己大两岁是倒数第二小的,别人都是二十来岁的年纪,没定亲的这年纪与迎春差的也太远了。
贾敏也知难度不小:“差个几岁倒没什么,就是家里贫寒些也没什么。我怕老太太不甘心再使人往出传什么话,那迎春可就……”
以贾母以往行事,还真是说不准,沈越只好向贾敏进言:“即是贾世子夫人现在管着家,让那些奴才闭嘴或是老太太想传什么话的时候知会她一声,应该不难。”不是正好可以清理一下将军府不听话的奴才?
也只好如此了。贾敏叹一口气:“你也留心些,我也与琏儿媳妇说一声吧。”
沈越才不劝贾敏不要为此伤神,多伤伤才好呢,看看贾母是如何对自己亲孙女的,就能知道她对黛玉与宽哥儿所谓的疼爱,能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也就不会哪日脑子一抽,非得让黛玉与宽哥儿这做外孙子孙女的,去孝敬外祖母。
贾敏知道沈家现在最要紧的事儿就是沈超娶亲,也不上沈越多留,早早将他赶回学士府帮忙。要让沈越说,这古代的六礼就没有男丁们什么事儿,他也只在沈超亲迎之时陪着迎回亲便可以了。
可是贾敏与房氏显然不这样认为,就是与他相处了这些年的刘氏也很信任的将府中当日如何布置之事交到了沈越手上。沈越正好借了这个机会,护着黛玉去了一趟李家,由着黛玉问过李姑娘也就是他未来的嫂子喜好,然后再快快乐乐的陪着黛玉一起去庄子里选花木回府。
不是这点儿福利,沈越都想提前去翰林院报到上班了——这古代的婚礼讲究太多,沈超又是他们这一辈最先成亲的一个,事事要由着这次婚礼定出接下来五次婚礼的规矩来。
这不沈家的聘礼往出一亮相,就直接闪的京中太太奶奶们心里泛酸了?不说那活雁在这个季节如何难得,也不说那御赐的如意怎样让人心动,只看那五万两礼金,可是实打实的抬进了李院正的家门,足见沈家对长孙媳妇的满意。
虽然两家已经商量过聘嫁之礼,对着沈家送来的聘礼李太太还是笑的开怀——这聘礼李家自是除了茶酒别的都会给姑娘填到嫁妆里,可是过了这遍手,就是自己姑娘的私房了!
真不是李太太眼皮子浅,实在是李院正家里的情况与沈家又不相同:李院正自己身为御医,年过七旬了还可诊脉开方,那身子自是好的。就是因为一直身子好,儿子可就没少生。儿子多了,孙子更是少不了。一大家子光主子就三十多人,日常花用可想而知。
李姑娘的父亲是长子,也在太院院里做太医。不过李院正的夫人却已经离世,李太太这个长子媳妇就是当家太太,每日里不时要为家中怎么省银子发愁:李院正是不时可得赏赐,可是这赏赐却少有能换成银子的,不过是家中不少吃用、往来交际拿出来体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