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娶妻如玉_作者:朱大概(334)

2020-01-31 朱大概

    即想到了表格,沈越索性按省、府、县列出表来,再将收成、与上年相较情况、天气情况等等都列于表上,然后一一抄录。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好些一水之隔或是一路之隔的县份,一个报的是天旱减产,那个就报的是洪灾绝收,也不知道这老天爷是不是精分了,把截然不同的两种天气分的这样整齐。

    工作量虽大,看出门道的贾琏也跟着帮忙,还是十来日便完成了。这时各地来报产量的人已经陆续抵京,沈越不得不拿着这份表格去见林如海。

    “你是怎么样到做这样的表格的?”林如海虽然觉得这词有点儿别扭,还是掩不住惊奇。他知道历年都有瞒报或是假做丰产之事,没想到在这样小小表格之下如此轻易现了原形。

    沈越也不瞒他:“先生知道我最不愿意做无用之功,抄了半天也只是抄哪个县就是哪个县的。正好抄到山西省的时候,我记起《史记》之中对池盐的记载里提过,自己当日还特意查过这个地方,那夏县与平陆不过一水之隔,怎么就两样天气?”

    “只不过夏县先记,平陆后来,回过头找夏县的东西又费的半天的事。为省事我就做了这么一个表。谁知本以为只是这两个县里有一个县令胆子太大,不想这天下竟有两成的县令都吃了豹子胆。”

    说到这里沈越也不是不气愤,他是查过平陆两县,只是因为在史记中看过这两个地方是古盐池所在,想着自己在户部总要有点儿实绩,晒盐是最省事儿的,就打算查查这两县给晒盐之法找个出处,不想这两县竟然与后世区划差不多,这才让他发现了猫腻。

    林如海沉默了一阵:“此法不该由你拿出来,你可知晓?”

    沈越只是想着自己办事省点儿事,并不觉得算什么了不起的功劳,见林如海如此郑重,心下也自警醒:“是,全凭先生处置。”

    处置,怎么处置?这样的好东西能大大提高户部办事效率不说,还能借此发现各地情弊,自己这是第一年任户部尚书,推广这个表格也算一项政绩。再沉吟一会儿,林如海向沈越道:“并不是我欲贪你之功,你可相信?”

    沈越有什么不相信的?自己来户部本是当今与太上皇打擂台的结果,然后到户部自己就大放光彩,太上皇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也得爬起为把自己捏死。

    林如海就不一样,他是做了多年盐政之人,当今将他直接由吏部右侍郎升为户部尚书,用的理由便是他晓民生、明经济。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林如海想出这样的表格来,可就比沈越说得过去了。

    “只是沈学士那里,我还要亲自拜会一下。”林如海又对沈越道:“就是圣人那里也会说明此法儿是你想出来的,但不能让世人知晓。”

    林如海有些头疼的看着沈越,这孩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以后再有这样的事,要先与我商量再拿出来。琏儿那里你也要告诉他一声,不许外传。”多智近妖不是什么好词,沈越还是别背这样的考语为好。

    沈越听话的点头,他没有林如海想的长远,只知道林如海不会害他就够了。等到这表格得了当今称赞,林如海被大大嘉奖之后,沈越才知道林如海何止不会害他,简直是做了人形靶子替他挡了别人嫉妒的飞箭。

    好在这是林如海任户部尚书头一年,急于出成绩还能理解,可就也有近一成的县级官员将林如海恨到了骨头里,再加上他们的族人、座师、同年、同乡,这些人可是连林如海下朝走路走的快了些都要参上一参,说什么有失官仪。

    这样的风气在年末各家送年礼的时候更明显,就是黛玉也写信向沈越报怨,说是她们家送出的好些年礼都被人退回了,自己发出花会的帖子本来很受欢迎,现在也应者寥寥了。

    沈越被林如海下了封口令,不能说林如海是替他背了锅,只好写信安慰黛玉,说明林如海行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些敌视林如海的都是想着搜刮民脂民膏,或是从国库里挖银子的贪婪之辈。这样不义之人越恨林如海,证明林如海做的越好,没见好几个县的百姓都派了代表进京专程给林如海送万民伞了?

    黛玉的回信紧跟着又送了过来,着重请沈越不要误会自己,她只是觉得自己与姐妹们交往是闺中往来,却因朝庭之事坏了情份有些不值。尤其是穆姐姐现在已经不再回她的帖子了,她无人可诉才会向沈越报怨,并不是觉得自己父亲所行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