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要在心里头说句大不敬的话,太上皇这一走,他们反而松了口气,总算不用夹在太上皇和皇上之间左右为难了,剩下的事情嘛,经过这大半年对这位君王的了解,他们自然知晓这位主儿可没有面上那般无害!
这也算是件好事吧,最起码,二皇子的羽翼都被剪除了,大皇子呢,又足够安分守己,哪怕趁着这次机会回京哭灵,也无须担心他们再生出什么事端来,饶是还有什么后招儿,众人瞧了一眼跪在最前头、称得上一句“鹤立鸡群”的崇光帝,他们也相信,圣上有得是法子!
而大齐,也终于要迎来许久没有夺嫡之争的“崇光之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滴喔~明天完结!有读者说情节还未展开就完结了,做如下统一回复喔~:
1.各人其实都已经有了各自的ending,关于日常,可能会考虑出番外,但已经不会再像正文一样沿着时间线描述过多了!
2.这本书作为一个男主重生回来,不愿意重蹈覆辙,改变前世命运的故事来说,已经完成了主线剧情,关于事业线,其实已经算是男主上辈子走过的路了。
重新走一遍,男主心里肯定也会有不同的感觉,但已经获得过的东西,心里的满足感就没有那么强了,相信对于这辈子的他来说,家人以及小妻子才是最重要的吧!
最后,如果大家有想看的番外,可以留言给我喔~ 太上皇的丧事过了之后,碍于国丧, 卢明浩同沈毓宁的婚期又往后压了些日子, 索性沈文晖还想着多为妹妹筹办些嫁妆呢, 时间宽裕些总是好的。
他同翰墨书坊合伙做得那桩生意,如今已是越铺越大,加上太上皇去了之后, 书坊完全就成了崇光帝的“一言堂”, 有这位主儿在背后撑着, 哪怕眼红也没人敢出头来找晦气不是?对此,
沈文晖也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其中还有他的红利呢。
崇光帝虽然登基之后, 无暇亲力亲为地筹办育婴堂的事情, 但也会时不时地抽空问上两句,底下做事的人见他这副态度,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呢?
哪怕主子抽不出时间来, 他们这些在手底下做事儿的,也得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这样一来, 育婴堂的事情有了着落,因着沈文晖牵线,他的舅舅也算是变相地入了眼, 虽说舅舅不打算继续走仕途,可这份儿青睐却是可以沿用下去的。
想到在松山书院读书的表兄,沈文晖不由得笑了笑, 舅母夸奖自家儿子也就罢了,毕竟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令他没想到的却是,老师在好几回来信中因着得知他们表亲这层关系,也提过几回,只言“是个踏实的孩子”。
沈文晖是了解老师的为人的,绝不可能碍于他的情面而过分夸赞,那这便足以说明,表兄是真的上进了!沈文晖的心眼儿还没有小到要和一个实际年龄远远小于他的年轻人去斤斤计较,舅舅家能够越来越好,他自然也是只有高兴的份儿了。
拿着“松墨纸”逐月增长的分红,沈文晖也算是积累了些家底儿,加上崇光帝时不时地借着由头赏赐给他些,和自家夫人商量过之后,等到毓宁出嫁的时候,嫁妆跟在迎亲队伍后头,整整六十四抬,比之官宦人家的闺女分毫不差什么。
毓宁风光大嫁,回门时看着和夫婿也是甚为恩爱,沈文晖心里的大石头也算是落了地,不管卢明浩那个生母究竟是不是个好相与的,只要卢明浩自己还是个聪明人,最起码在官位未曾超过沈文晖之前,是不可能薄待了他妹妹的,这也便足够了。
毕竟,从眼下的境况来瞧,卢明浩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越过沈文晖去了,一是当初太上皇找上他,虽说他十分有远见地向崇光帝禀报了,但谁又能拿项上人头来担保,此人不是在故意“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呢?
二来嘛,崇光帝心中是清楚的,是他和自家父皇之间的斗法误将沈家闺女扯了进来,淌了这趟浑水,耀之本就是强被摁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妹夫的,单单是从这点来看,他也不可能重用卢明浩的程度越过耀之去。
沈文晖是什么人?随着崇光帝的地位越发稳定,前世那个意气风发的、同沈文晖君臣相交十几年的帝王似乎又回来了!对于崇光帝的心思也是越发地一猜一个准儿了,再看向卢明浩时的目光,也就没有先前那般总是隐藏着一股子戒备或者说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