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孟虞被方祈一撞,唤回神来。
他伸手捻起一块桂香四溢的素饼,指尖摩挲着饼上酥得随时会掉在膝头的饼屑,过了半天,才将素饼小心翼翼递到唇边。
方祈此时早已干净利落地解决完一块素饼,正眼巴巴地等着沈孟虞评价。
只见沈孟虞将那素饼咬下一块,噙在嘴中细细咀嚼,喉结耸动,又过了半晌,这才薄唇翕张,慢吞吞地吐出一声评语。
“不错。”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马车之上,油布车帘半卷,沈孟虞唇畔的笑容应和着车外雨后虹霓中映出的那一轮暖阳,灼灼光芒照在车厢里,朗朗如日月入怀。
他在这一片灿烂的日光照耀中含笑开口,声音温柔得仿佛清风拂羽,荡雾开尘。
“方祈。”
沈孟虞放下手中素饼,轻声唤出方祈的名字。
他双手交叠,置于胸口,在这狭窄的车厢内,一丝不苟地以国士之礼朝少年躬身作揖。
“若我日后主政,许你个王侯将相,你看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雨不终日”出自《道德经》“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暴雨虽来得快,但终有雾散云开的时候。
2.“秋风秋雨愁煞人”虽然是因秋瑾的遗言闻名,但这一句其实源出一位清代诗人。架空的前提下我还是选择用这一句。
3.素饼其实就是一种小饼干,少林寺素饼比较出名,文中是把素饼作为普通的糕点,所以江南也出现。
4.“朗朗如日月入怀”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借用非原创。
人物三观只是人物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如果小猴子用他的道理说服了你,那也只是他的成功,和作者无关。
我zqsg地喜欢他。
第20章 以钩为誓
方祈与沈孟虞相处日久,美人脸上令人惊艳的笑容看多了,再也不至于像初次见面那般丢了魂魄。
他此时虽然还会脸红,但好歹能分出一丝清明,认真听沈孟虞说话。
“王侯将相?”他一脸狐疑地盯着沈孟虞,“你怎么知道我今生最大的心愿的?”
“嗯?”沈孟虞没料到方祈是这般反应,一时也有点茫然,“你的心愿?”
方祈用力点头:“对啊。我们祖师爷爷说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人生于世,总得有点追求,我的追求就是称王封侯,再不济,也得要有人能在史书上给我记一笔,排在王侯后头也是可以的。”
区区一个小贼,胸中竟有如此大志,沈孟虞心中讶然。他方才只是想起盗跖之辈皆以利为先,遂以利为诺,没想到正中下怀,倒也是凑巧。
他等到方祈将一番话说完,这才反问道:“既是你的心愿,那我便帮你实现它,不好吗?”
“倒也没什么不好……”方祈拧起眉头,认真地思考起若是沈孟虞又在骗他自己会损失什么。
他想了半天,没得出个结果,王侯将相的名头又像瑶光楼的羊腿一样诱惑着他,令他最终选择再信沈孟虞一回。
“你是真心的?若是真的可不能反悔!”他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沈孟虞,故意摆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恶狠狠地来要准信。
沈孟虞微笑着颔首:“不反悔。待会儿到了府中,我拿一样东西与你立誓,绝不骗你。”
方祈的手指正悬在沈孟虞面前,不防他忽然点头,挺拔的鼻峰自指尖擦过,吓得他瞬间收手,脸上红成一片。
他迅速低下头,有些僵硬地甩了甩手,翻出自己贴身的荷囊,却是先沈孟虞一步开始挑选起来。
“唔……那我……我也找找看,要用来立誓的东西啊……”
雨后新晴,沈安驾着马车,沿着愈发泥泞的巷道回到沈家,掀帘请二人下车。
沈孟虞跳下马车,他没有理会身后方祈不住的催促声,而是先吩咐沈安烧水准备沐浴,又在西厢房里找到正与细蕊做女红的顾婶儿,让她煮一罐姜汤迟些端到书房来,这才慢条斯理地踱回自己房中,将方祈直接关在门外。
“吱扭……哐!”
方祈站在东厢廊下,手里攥着一枚九子银铃,他的心情就如同眼前决然关上的房门,晃晃悠悠地,从兴奋的高台跌落谷底。
“喂!说好的立誓呢!喂!说好的不骗我呢!”他气得哐哐撞大门。
沈孟虞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一点也不为之所动。
“迟些。你先去沐浴更衣。”
“哼!”方祈撞门无用,推窗无用,大吼大叫无用,他的一颗心虽早早就被吊起,但在面对这般油盐不进的沈孟虞时还是没辙,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回房沐浴。
方祈洗完后,沈安又把浴桶搬进沈孟虞房中,等到沈孟虞换上一身半新不旧简单常服踏进书房时,方祈已被顾婶儿逼着灌了两碗还正热乎的姜汤,正皱着一张小脸抱着他的糖罐子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