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若壁心中有数,道:“据我所知,归善的‘解剑园’是做铁矿发家的。”
虽然,‘北斗会’在归善不曾设置暗哨,但仍有一处联络点,对此类半明半暗的消息还是略有耳闻的。
“看来韩兄知道的不少嘛。”卫经纶道:“不过盐、铁毕竟是朝廷专营,所以,‘解剑园’本身从不直接插手此类生意。只是归善盛产铁矿,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以当地的百姓为着生计,组成了几个小商会,明面上做些赚不到钱的小买卖,暗中以盗矿贩卖为生。‘解剑园’不过是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保护,行点儿方便。”
韩若壁似信非信道:“是吗?”
卫经纶笃定道:“是啊。真要说起来,‘解剑园’该是靠银矿发的家。”
黄芩不明其意,道:“银矿不更是官家专营吗?”
卫经纶道:“黄兄说的不错。不过,‘解剑园’的土地上有一座废弃的银矿,就在西北面的山上,虽说已被官家废弃了,但后来发现居然还能有些产出,因此发了一大笔财,也才支撑起今时今日的‘解剑园’。”
很明显,对于‘解剑园’,他知之甚详。
黄芩心下知晓,卫经纶口中的‘提供一定的保护,行点儿方便’并没有那么简单。盗矿贩卖和贩运私盐一样,从事之人都绝非良善之辈,背后的利益大为可观,‘解剑园’既然充当了这种生意的保护伞,当然会得到相当数额的回报,手中阔绰自不在话下。另外,自废矿里私采矿产这种买卖的水极深,有些人甚至会以巨额贿赂收买官员,以求将好矿界定为废矿,再转而收购来私自采挖,从中谋取巨大利益。
韩若壁思疑道:“别的不用多说了,‘解剑园’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要严查江湖人?”
卫经纶反倒诧异起来,道:“你们不知道吗?”
韩若壁道:“我们应该知道吗?”
“这事都闹得沸沸扬扬了,你们一路过来就没听说?”卫经纶道:“韶关的‘南华帮’、归善的‘解剑园’都向对方下了战书,眼见着就要火并了。这段时间,‘南华帮’在招兵买马,‘解剑园’也在加紧筹备,两边都乱哄哄的。听说,‘解剑园’派出庄丁严查境内江湖人,是因为怕‘南华帮’派人混入归善境内寻衅滋事。大战在际,出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韩若壁恍然道:“先前我们只知道‘南华帮’在花钱招募人马。”
黄芩问道:“他们双方为何事火并?”
卫经纶摇摇头,苦恼道:“我也不清楚。本来我的事已办完了,打算回安南,但途中忽闻这一消息,才急忙赶来,正是想问个清楚。虽说归善和韶关相距不远,但‘解剑园’素来偏安一隅,与世无争,如何能跟‘南华帮’起冲突?”
想来,他和‘解剑园’有些交情,此番前去一方面是问明情由,另一方面也是为‘解剑园’助拳。
韩若壁道:“原来如此。”
黄芩稍稍皱眉寻想了一阵,道:“以前,我听一个说书的说,‘八大神剑’之一的‘千锋剑’和一个叫作‘解剑园’的地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道就是这个‘解剑园’?”
“说书的嘴里跑马车,全是些捕风捉影的东西,当不得真。”韩若壁笑一笑,道:“不过,你也知道‘千锋剑’?”
黄芩道:“江湖上谁人不知?”
原来,‘千锋剑’成名之早,江湖上怕已无人能出其右,堪称传奇。据传,十余年前,此人才十一岁时,就凭借剑法力挫当时的一位剑道名宿‘青云剑’石鲲,一战创出了‘千锋剑’的名头。虽说在当时,石鲲还算不得顶尖的用剑高手,但以十一岁的年纪能战胜这样的高手也足以令整个江湖为之侧目了。此后,不少初出江湖的少年都主动向‘千锋剑’挑战,以期战胜他名耀江湖,可大多数都在决斗中死在了那把三尺青锋下,他的名气也随之如日中天。但接下来,具体从何时起已没人记得清楚了,‘千锋剑’在与人决斗时,开始临阵脱逃,甚至不敢再接受别人的挑战。同他交过手的江湖人都说,他的剑术不仅没有精进,反而越来越退步了。于是,慢慢地,‘千锋剑’越来越少在江湖上出现,直到四、五年前彻底销声匿迹。
韩若壁唉叹一声,摇摇头道:“可惜,又是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
一个‘又’字,在黄芩听来颇有点儿嘲人自嘲的意味,因为韩若壁也曾用这句话来讥嘲他自己的读书天份,但是,这句话在卫经纶听来,却完全是对‘千锋剑’的讽刺。
不知为何,卫经纶面显不悦之色,冷冷地凝视着韩若壁,道:“看来,你一定不明白‘解剑园’这个名字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