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斗到现下,韩若壁已发出了几十剑之多,空气中满是白蒙蒙、迷茫茫的冷雾。此时此刻,‘横山’上激射而出的凌空剑气隐藏于重重冷雾之中,再无任何痕迹可寻,纵然是李自然神功绝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应付,不然,万一一个不小心着他一剑,亦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只是,这样的场面未免有些单调。
不过,单调中又透着极度的紧张。
不管是‘南华帮’这边,还是‘解剑园’那边,所有的人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战局。在眼力稍低之人看来,李自然以双手操控五道电光,全力主攻,应该是大占了上风。但从行家的角度看来,李自然仍面临着三个巨大的威胁:
第一个威胁,是韩若壁的凌空剑气。一旦被这种至阴至寒的凌空剑气刺中,恐怕胜负立分;
第二个威胁,则是韩若壁的左掌中发出的金霞之光。那是足以克制‘诛仙剑’的奇术。如果李自然稍有疏忽,不甚被韩若壁打落掉一只诛仙剑,那么剩下四枚诛仙剑,恐怕再也无法维持目前的攻击威力了。如此,平局势必被打破,落败的显然只会是李自然;
第三个威胁来自于虽然被四枚诛仙剑追击,但仍虎视眈眈,伺机反攻的黄芩。黄芩掌中的铁尺上时不时有异光闪耀,不用想也知道必是蛰伏着的、至高无上的‘以神御器’的绝学,一旦发动,绝对是惊天动地的一击,切切不可小觑。
面临三个威胁,李自然的胜机只有一个--那就是寻到黄芩的破绽,以‘诛仙剑’击倒黄芩。
但是,黄芩的身法如电,目光如炬,且呼吸平稳悠长,脚下又快而不乱,显然远没到力竭之时,想等他出错,找他的破绽,谈何容易?
身处这等不利的局面,李自然岂能不知?是以,心中亦是烦恼不已。其实,他有心祭起‘元婴出窍’之术,把这两个扎手的角色给结果了,但偏偏先前受了萧仁恕一剑,委实伤得不轻,如果此时强行施展‘元婴出窍’之术,难免伤势加剧,折损道行。而似他这般的修为,已是百尺竿头,想要再精进哪怕只是极微小的一步都很困难,要他折损十年八年的道行,除非实在迫不得已,否则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的。但令他无可奈何的是,在维持伤势不恶化的状况下,他已将‘诛仙剑’的威力尽数施展,可仿如横空出世的这两个年轻敌手的实力却着实强劲得很,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即使他的五枚诛仙剑尽出,依然还是占不到对方的半点便宜。
归根到底,李自然的烦恼,只在于要不要损伤道行,而不在于能不能击溃敌手。因为他相信,只要祭起‘元婴出窍’之术,解决掉这两个武功高强的小贼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虽然他感觉烦恼,却没有任何败亡的担忧,是以信心依然很饱满。这一点,从他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感觉得到。
显然,黄芩和韩若壁也感觉到了李自然的这种自信。因此,尽管他二人还摸不清令李自然有恃无恐的具体是什么,但心里都明白对手还有底牌没有亮出来。
实际上,他们俩也没有完全把底牌亮出来。
黄芩数次逼近李自然的身前,都曾心动是不是该施展‘以神御器’的绝学,以铁尺强攻,或者干脆发出‘爆裂青钱’攻敌不备。但是,一看到李自然坚定又自信的眼神,他都确信那并非虚张声势,而是李自然确有压箱底的绝招没有亮出来。
只有心里不慌乱,稳操胜券之人才会有那样的眼神。
是以,每一次,黄芩都强忍下展露绝学的冲动,保持和李自然的‘诛仙剑’相持,希望在有了更大的把握之后再全力出手。
到了他们这个份量上的高手相搏,全力出手的机会往往只有那么一次,如果不能抓住它机会令自己得胜,就得落败身死。这确是不由得黄芩不谨慎。
眼见着,三人翻翻滚滚,又斗了百十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
李自然不禁暗中叫起苦来。如此这般激战了百多个回合,对他的精气神损耗极大,到此时,还要同时操纵五枚诛仙剑对敌,已令他开始觉得有点儿吃力了。
这是个非常坏的兆头。
果然,黄芩、韩若壁立刻感觉到了李自然的诛仙剑的速度有所下降。当即,黄芩脚下一发力,愈发快捷起来,转瞬间,已数次贴近到李自然身前身后约莫两尺左右的距离。近得李自然甚至能够感觉到黄芩身上的那股浓浓的杀意。虽然,黄芩最终也没有施展什么杀招手段,但也给李自然在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而韩若壁在发觉‘诛仙剑’的变化后,立时提聚起精神,暂时连凌空剑气也不怎么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