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火叫他们早早漏出马脚了是吗?听说您已经羁押了简王和他的世子,即便南夷再拿出废后之子做幌子,京城里恐怕也没有人和他们合谋了。”
太上皇摇了摇头,他们也不过是棋子,倘若一击得胜那自然最好,若是不能,对方还有后招。
“南夷已经起兵了,消息最快三日就能到京城。不论南夷还是北狄,都各怀鬼胎,未必是全心听从简王及他背后之人的号令。”太上皇道,“我已经吩咐下去,明日一早起驾回京。”
谭太妃叹了口气,道:“看来一场战乱不可避免,苦的还是平民百姓们。”
“我已经下旨,命萧远林领左军和右军共十五万兵马奔赴南疆。”
“萧远林?”
“是,今天带你到这里来,一来是要告诉你这些事情,让你心里有个准备,熙儿伤势未愈,他那里需要你多看顾一二。我会代掌管国事,恐怕要忙碌好些日子。另外,顾家姑娘的事情,我已经问过常乐,熙儿是一厢情愿罢了,你要劝着他,让他彻底放手,不可再在此事上纠缠不休。”
谭太妃沉默了一下,她很明白太上皇的意思,萧远林出征,而转脸皇帝就纳了他的未婚妻子,这未免太……
“我知道熙儿是第一次动情,但是这场战乱如果能处置得当,这将是他成为一代明君的起始,他打小的愿望就是做个好帝王,而你把他培养的很好,现在你忍心他为了感情之事,把自己的一世功业都抛弃吗?更何况,顾姑娘并没有心悦于他,君夺臣妻,如果国家因此事大乱,数年之后,今日取舍必然会令他心中生悔意……”
谭太妃打断道:“可你又怎么知道顾姑娘心悦萧国公呢?依我看来,她更多的是同情萧国公的经历。若我们是萧远林的父母,异地而处,今日未必不会发出同样感慨。”
“你说的没错,可是她对熙儿也并非全心相许,依我看来是感动更多些,现在时不待人,如果没有南夷战乱之事,让他们少年人慢慢去明了自己的心意,自去解决此事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们没有这个时间——萧国公已经二十六岁,得胜后必然会立刻迎娶顾家姑娘,而南夷最多三五个月就能解决,下一个就是北狄。熙儿也需要尽快立后,他没有子嗣朝政始终不稳。退一步说,萧国公并非耽于男女情爱之人,如果顾姑娘心意坚决,她能处理好和萧国公的事情,我也不会有任何异议,可惜这个姑娘现在甚至都不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不是一个能和熙儿并肩而立的皇后!”
谭太妃无言以对,顾清芜的确如太上皇所说,也许她能成长为后宅里一个贤惠的主母,但是要做一个皇后,她的父母从没像徐家一样培养她,而且她的心志也远没有达到那么坚强的地步。即便是谭太妃自己,当年坚辞皇后之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
如果没有战乱,也许她能有时间慢慢去学,可是偏偏发生这些事情。
“我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此你我相伴,便如神仙眷侣,我从来不想成为一个帝王,我想要的是有一心人相伴,明快而悠闲的日子。熙儿也很清楚他的理想——要成为万民膜拜的明主,他小时候跟着太傅寒窗苦读,比平民家的孩子都要用功,长大后在政事上他付出的那些努力和辛苦,你我也都看在眼里,所以他需要的皇后是可以辅佐他,全心陪伴他左右。帝王之爱,太过沉重,如果顾姑娘不能承担这样的责任,那么此时的决定对他们,对天下万民都是好事。”
谭太妃道:“如果这样的决定会成为他一生无法释怀之事呢?您以前说帝王之路孤寂,若他此生都不会再有一个这样令他动心的姑娘,要一个完美的皇后难道就足够了吗?”
太上皇指着别宫内的混乱对谭太妃道:“也许是一生孤寂,但是比起天下大乱来说,我相信熙儿知道怎么选择。而且,你又忍心看着眼前的情境在整个天下一一上演吗?”
“可整个天下情势,难道只靠萧远林一人便可以扭转吗?卫明,平王还有朝中众臣,哪个……”
太上皇打断她道:“不是只靠他一人之力,派萧远林出征前我不是没有想过其他人选,但早在七年前,世人便知他必会成为一代名将,那时候他要丁忧,我便对熙儿说,这个人未来一定会成为他得力的臂膀,一把利刃,难道此时要为了一点儿女私情断绝他的羽翼?令美玉蒙尘?良将白头?伤一个满门为国捐躯的忠臣之心,就等同于伤了朝野上下众人之心。你要令史书之上熙儿背着君夺臣妻的昏淫名声,让他的臣子始终对他心存芥蒂吗?他的万世基业是不可能独力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