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万死陛下万受_作者:俞夙汐(59)

且说越凌回宫后,便听元适回禀了洛阳的消息。

“暂且不能回京?”越凌一脸迷茫:“为何?”

元适回道:“貌似是染了疾,近时不宜走动罢!”

越凌蹙眉:“何疾,可要紧?”

元适垂眸:“应也不甚打紧,但歇个十天半月便好。”

越凌闻之心内略宽,道:“那就容他缓一缓,下月回京亦可。”

元适迟疑片刻,赔笑道:“南宫承事这病虽不要紧,然俗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将养起来倒或还需些时日,官家不妨多宽限他些!”

越凌未答言,看去是未上心,只低头摆弄着桌上的物件,细看是些小木片,在他手下不断教拼拆成各种形状,倒也有些意思。半晌,才似回过神,道:“既不是大病,何须养那许久,朕看,此不过是他的托辞,去了洛阳这些时日,他是逍遥惯了,不舍离开罢!”

元适道:“南宫承事向来恭谨,断不至如此!” 言间,一手已探入袖中,摸到那封薄薄的信笺,心内暗忖官家口中虽这般说,语气却是不愠不火,当是无心怪罪,那便不如就此顺水推舟?!遂笑道:“南宫承事自然也怕官家怪罪,遂已上表自陈。”

越凌诧异:“上表?”

元适忙将那信呈上。

越凌笑道:“汝倒是大胆,竟敢与他传私信!”

元适忙谢罪。

越凌道:“罢了,朕倒想看看他如何替自己辩驳。”

元适不知那信中所言为何,但事后看来,此举实是失策,因官家看过那信,竟然龙颜大怒了!说来这到底是他裴元适大意不察之过!当初去洛阳宣旨的内官回来已禀知,南宫霁乃是于通判府宴上接的旨,当时尚与人谈笑风生,无何病状,怎第二日便不起了?此间显有玄机!更何况南宫霁此时已是外官,纵然有上疏亦不可直呈圣前,传私信更是禁忌!

可叹他裴元适自诩聪明,却因一时侥幸而触犯圣怒,心内自是懊恼沮丧,因是几日惴惴,只等领罚。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还是发三章吧,存稿要没了!这两天天天开会,晚上又要加班写ppt,真不知道从哪里抽时间写文。。。真心佩服那些一年出几本书的大大,是全职写作的吗?

第35章 回京

这两日,福宁殿一片沉寂。官家心绪不佳,脾气甚大,宫人怕触犯圣怒,遂皆是从早到晚连大气也不敢出。

已是掌灯时分,昭明向元适望了一眼,但自做了个“候着”的手势,便放轻脚步往内去了。

官家正闭门批阅奏章,手边凌乱扔着一堆册子,两侧侍立的两个黄门怕无心惹恼官家,也不敢擅自上前收拾,只垂首恭立,作未瞧见。

昭明蹑手蹑脚将房门推开一条只供一人过的缝,侧身入内,才走两步,便听“啪”一声,似有何物摔落!心中一紧,抬头,却见座上那人正含怒望着自己!顿觉后背一凉,却也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小心道:“官家。。。是否小歇一阵,先用了晚膳?”言过却又自觉愚钝,正在气头上的人,岂有心思用膳!便垂首待听圣训。

然事似乎出他所料,静默一阵,官家却只出了四字:“晚些再说。”

元适一直在殿外徘徊,好容易等到昭明出来,却是一脸愁容,便知结果,二人相对叹息。

此时殿中,越凌打发走了所有人,却也看不进去奏章了,桌上烛火明灭,闪得他头阵阵隐痛。走入内室,一头倒在榻上,欲养一养神。只奈何眼前飞来绕去总是那人身影,以及那冷冰的六字:此间乐,不欲归!

不欲归!南宫霁,究竟是何缘故,令你竟敢明目张胆抗旨?!

是因出洛阳一事尚在与我置气?然尔当知此乃权宜之策!先帝明令在先,吾如何能违抗?况且汝当初有言在先,愿为吾分忧,为何转瞬便忘了?还因此怨恨与我?!殊不知这半年来,吾从不曾忘记当初之诺!为能让你回京,吾苦费心机,甚是借故将朝中一干旧臣尽数贬谪,纵然是宰相吕谘,也因反对此事,遭贬郑州!孰料到头来,却是枉费心机!

南宫霁,事到如今,朕如何还能听任你?你不欲回,朕却偏要你回!

洛阳的残雪尚未化尽,催促南宫霁回京的圣旨便又到了。

望着廊下银珠犹挂的红梅,南宫霁黯然出神,耳边回荡着禹弼方才之言:君命不可违!此番圣旨连下,可见上已震怒,郎君切莫忤逆!否则,后果不可料!诚是!

实则,南宫霁如何不是早生悔意?!说来还是酒醉误人!以染疾为由拖延回京便也罢了,竟还写下那封信,实是明里抗旨!那人若不震怒,便有失天子之威了!而如今回京已是必然,之后负荆请罪亦是难免。回想这大半年间所历诸事,及至眼前,怎不教人徒生感叹!今后,恐还诚如禹弼所言,君是君、臣是臣,当初情谊,便毋庸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