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前院的时候,才发现外边人声鼎沸,大门敞开着,排队领粥的难民熙熙攘攘排成了一条长龙。
院子里用几张方桌拼成了长案,桌上放着好几个粥桶,粥桶旁边还放了几筐馒头。
每个难民领一碗粥,再拿一个馒头。
不断有官兵拎着粥桶从厨房出来,又把桌上的空粥桶拿进去。
想来是这一片地方都被大水毁得严重,搭建粥棚又比较费时费力,官府干脆把刘府给改成官府的施粥地点了。
叶卿见帮忙施粥的一个妇人手因为长时间舀粥,手酸得都在发抖了,给一个难民舀粥的时候还弄洒了,烫到了难民手上。后面的难民还排着长队,但是这边又没个人能接替这妇人一下。
因为之前跟那个送粥的妇人聊过几句,叶卿便猜测这个妇人应该也是同丈夫一道过来帮忙的。
她看得有些心酸,这样的大灾,受苦的是那些难民,但这些官府的人也同样辛劳。
贪官可恶,但并不是每个当官都那般可憎。
叶卿走过去,笑着对那个妇人道:“大娘你歇歇,我帮你盛一会儿。”
妇人胳膊酸得都抬不起来了,有人帮她他自是十分感激,但见叶卿衣着体面,气度不凡,又有些惶恐:“这……这怎好劳烦夫人。”
“无事的,我就代你一会儿。”叶卿接过了妇人手中的木勺。
紫竹吓得快哭了,她道:“夫人,我来吧。”
这句身体再不争气,盛个粥还是能行的,叶卿对紫竹道:“你帮我拿碗,一会儿我手酸了,你再换我。”
紫竹见叶卿坚持,只得作罢。一边递碗给叶卿盛粥,一边从竹筐里拿馒头递给难民。
那些从厨房送粥过来的官兵也不知叶卿的身份,跟人一打听,但谁都不清楚。不知怎么就传出了朝廷派了钦差过来,叶卿是随行的钦差夫人的说法。
后面排着长队等着领粥的难民,见有人领了粥还拿了馒头,不免惊异:“今天刘府还发了馒头?”
旁边有难民纠正他:“什么刘府,这是官府的人在施粥。”
“哎,我前些天还听说是刘大善人府上在施粥。”
“听错了吧,我瞧着那些施粥的都是衙门的人呢!”
原先被刘府收买起哄的难民,赶紧嚷嚷道:“原先是刘大善人施粥,官府今个儿抄了刘大善人的家,这些狗官就是看不得我们好……”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后面的难民挤了出去。
“听说朝廷派了钦差大人过来!钦差夫人还亲自在这边施粥!”
“钦差夫人都亲自过来了?我挤前边看看!”
“我刚才领粥看到了!当真是钦差夫人在施粥!”
难民们一窝蜂似的往前边挤,嚷嚷着想看看钦差夫人,被刘府收买的难民嗓子都喊哑了,他弱小的声音依然淹没在无数人的嗓门里,压根没人理会他在说什么。
萧珏查看了河道回来,听说叶卿在前院施粥,还微微一愣。
正门那边人山人海,连只苍蝇都飞不过去,萧珏从侧门绕到了前院。
他靠墙跟站着,面上有些懒洋洋的,一双狭长的眸子锁住那边给难民施粥的叶卿。不知是不是今天的太阳有些晃眼,他突然觉得叶卿脸上的笑容明媚得让他有些陌生。 盛粥不是什么体力活, 但是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难免手酸, 叶卿额头都浸出了点点薄汗。
她只顾着埋头施粥,压根没注意到那边的萧珏,还是紫竹无意间抬头看到了, 她轻轻碰了碰叶卿的手:“夫人,大人在那边。”
叶卿闻言侧头一看,果然在墙跟处看到了萧珏。他一贯喜欢穿深色的衣衫,今日不知为何, 却穿了一身月白的长袍, 袍子上用的是暗绣,太阳光照在他身上,能看到衣襟上隐隐浮动的银色绣纹。
墙外一棵开花的石榴树探了大半的枝叶进来, 绿的叶红的花, 春意盎然。萧珏双手怀抱于胸前, 懒散倚靠着墙根,不同于往常的冰冷深沉,乍一看,倒像是多了几分少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