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片刻,跟踪柳成的小厮就回来了,得出的消息却让韩夫人大吃一惊,那柳成出了韩府,竟然是直奔扬州太守孙明义府上去了。
孙明义在扬州这几年做的那些鱼肉百姓的事,韩夫人自是再清楚不过,韩刺史家风清廉,自然是不屑与那等人为伍。所以这些年他们府上跟孙府也从无往来,柳姨娘的兄长却突然跑孙府去了,韩夫人怎么想都不对劲儿。
她吩咐道:“派人前去寻夫君,跟他说柳姨娘兄长的事。”
韩刺史带着萧珏先看了几处灾情比较严重的地段,见萧珏脸色不好,韩刺史更加小心翼翼伺候着。回了州府,看着满满几大仓的发霉陈米,帝王一张脸冷若冰霜。
韩刺史跪地不起:“都是臣的失职,是臣没能第一时间察觉到粮食被调换了。”
扬州城的大小事宜,真正掌权的是太守孙明义,韩刺史只是起一个督查的作用.很多东西,孙明义若是想瞒天过海,韩刺史还真查不到。
帝王没有说话,只带着随从往外走去,韩刺史忙起身跟上。
韩刺史的的亲随先是见到了柳氏派去打小报告的小厮,亲随知道柳氏如今正得宠,不敢怠慢,当即报给了韩刺史。
韩刺史原以为府上出了什么事,一听又是自己那妻妾在斗法,他如今政事正忙,自然是抽不出空子搭理,顺带把自己满腔的火气发在亲随和那小厮身上。
柳氏的小厮灰头土脸被骂走,亲随也被韩刺史骂了个狗血喷头。
没过多久,韩夫人派去的小厮又来了,亲随不敢再贸然报给韩刺史,问了那小厮前来所谓何事。小厮说与亲随听后,亲随一听又是讲柳姨娘和她那兄长的,只当这是韩刺史府上两个女人斗法,没敢再拿这事去烦韩刺史。
彼时萧珏也得知灾民临时住宿的大棚突然倒塌,还有不少灾民受伤,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那大棚是偷工减料盖起来的。
韩刺史冷汗连连,他之前还同萧珏吹嘘,说虽然水灾严重,但灾民如今已有了能住宿的地方。
萧珏冷声询问:“这大棚是哪个府衙负责搭建的?”
今日天气阴凉,韩刺史后背的衣衫却全叫冷汗湿透了,他弓着腰,嗓音不由自主有点发颤:“是……是下官命人搭建的。”
萧珏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韩刺史抹了一把额前的冷汗,把头更垂低了几分。
大棚旁边还有一个棚子,棚前聚集了不少灾民,萧珏开口询问:“那是做什么的?”
韩刺史这几日不在庐江,自然也不知晓这边的事,还是他手底下一个小官回答的:“禀大人,那是叶家的施粥大棚。”
“叶家?”萧珏诧异挑眉。
那小官并不知萧珏就是皇帝,虽然也觉得萧珏身上气息迫人,但胆子到底还是大了几分,恭敬答道:“先前叶尚书负责治水一事,后来叶尚书在洪水中不知所踪,听说是叶尚书的公子从京城找过来了,到了这边,发现还有大批灾民喝不上粥,病了没地方抓药,就在旁边又盖了一个大棚,还请了大夫坐堂,给风寒发热的灾民施粥施药。”
萧珏道:“过去看看。”
一行人走进,灾民们见他们身着官服,就自动让开一条道来。
萧珏一路走过去,见灾民手中端的粥碗,碗里粥汤参半,但都是好米。有的灾民躺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架子床上,旁边还有人端着药碗喂药。
行至坐堂大夫跟前,大夫正在给一个老妪看病,哪怕萧珏到了他跟前,他并未起身,只道一句:“大人见谅,人命大过天,小人没法给大人见礼了。”
萧珏道:“无碍。”
他给了王荆一个眼神,王荆便问:“老先生是得知江南水患后自愿前来扬州的?”
大夫开了一剂方子给身后的小童让他拿去照着煎药后,才道:“惭愧惭愧,小人只在京城陋巷开了个小医馆,便是有这份心,也拿不出这么多供给灾民的药草。是叶家公子找上小人,恳请小人前来扬州治病救人的。”
王荆看了萧珏一眼,继续问:“那这药钱,都是也叶家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