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清和县主_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153)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珞萱、一二一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窗外小月 2瓶;荫荫夏暮、桃灼夭夭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待次日,谢翎入宫时, 又恢复了如常严肃的模样。

    他本就是习武之人, 要说心思缠绵辗转反侧是不能的,一时纠结也很快就理清了。

    从年前误会到如今几个月来, 他与商婵婵也见了许多次, 从来都是拿她做定了婚约的妻室看待。

    因此才那样用心去替她探查诸事, 尽心尽力教她习射,事事为她思虑周全。

    所以哪怕是个误会, 谢翎仍旧是准备践行自己的道理。

    他的道理可不是什么造化弄人, 就此认命。

    他的道理是从习武中得来的:下了功夫就会有回报。

    便是商婵婵误会又如何, 他们这些日子的相处总不是假的,他对她的用心也是实实在在。

    就如他从前剖白那般, 承恩公府三代公侯, 簪缨之家, 两人无论是出身还是年纪都可堪相配。

    况且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 如果他还不配,谁又能做保宁侯府的女婿呢。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谢翎身为武者, 自然也是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心性。

    他已经打好了全部腹稿,只等着三天后见面说给商婵婵听。可以说在期待千秋亭之行上, 他与二皇子很有些共同语言。

    在此之前,谢翎也没有忘了正事。

    于是进宫后,他便请见大皇子,将贤妃母子谋算和保宁侯府的反应一一告知。

    算来大皇子比商驰虽只大一岁, 但大约是随了皇上的面貌,看着颇为老成,有种安如山岳般的稳重感。

    听谢翎说完,大皇子便颌首笑了笑:“是件好事,颇可解忧。”

    谢翎进门时也见大皇子难得露出为难愁态,于是便问了缘由。

    说来这些皇子也是可怜。

    太上皇和皇上都因废太子之事有了芥蒂,所以如今不但不册立太子,反而连诸皇子分府都不提。

    大皇子都成婚了,还不明不白的住在宫里呢。

    所虑之事乃是怕一旦分府,各皇子有了自己的门客谋臣,本来没心思的也叫这些人挑拨的不安分起来。

    于是可怜大皇子如今遇事连个商讨的臣子都没得,见谢翎问,也就告诉了他,准备叫谢翎回府也问问承恩公府的主意。

    正是那件叫二皇子嫉妒的眼睛通红的差使出了岔子。

    那位赫赫有名的大儒周老先生,并不肯入朝为官。

    皇帝想的很美,将这样一位大儒名士请来崇文馆,正是一块鲜亮的金字招牌,也可显出他这个皇上知人善任,朝野归心。

    但人家周老先生别说如今年已七十,不想老来上岗,就算年轻时候,也从无名利之心。

    毕生志向就是做个好老师。

    凡有心向学又有资质的学生,若是贫苦,他不但不收束脩,甚至还反过来资助学生进京赶考。

    于是从他手下出师通过科举做官的寒门子弟不在少数,使得这位周老先生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因此他五十岁后离开山东家乡,全国游学过程中,几乎从不需要自己花费,所过之处,便是没有他旧日学生招待,只冲着他老人家的名声和为人,也多得是官宦人家请了他去隆重款待。

    如今游到了京城,皇帝想给人家个官,无奈周老先生还就不肯做。

    大皇子也不想第一件差使就办砸了。然而周老先生十分坚决,别说崇文馆的人去请,甚至连礼部尚书都亲自去了,人家周老先生还是婉拒。

    大皇子倒不是自矜身份不肯去,而是怕他去了,周老先生再摇头,那真是黔驴技穷,再没人能去了。

    难道还叫皇上和太上皇亲自去请不成?

    所以大皇子颇为忧愁。

    谢翎沉思片刻忽然道:“殿下不如问一问商侍郎有无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