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清和县主_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196)

    于是两人虽面上按着礼数自谦,一个说只读了几本书,才疏学浅;一个说日日忙于公务,从来不擅这些巧思玩乐。

    但其实心中都是准备让对方心服口服,好好认输的。

    商婵婵跟谢翎两人各自守着一个小香炉,只待一会儿同时点香。

    更是提前说好规矩,需得以楷书答题,且不许有错漏之字,否则哪怕猜对了也要判错。

    梦甜香不过三寸来长,灯草般粗细,很快就燃尽了。

    商驰和黛玉就同时搁笔。

    商婵婵和谢翎便分别来数两人答出的灯谜。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猜谜这事儿,自己可能猜不出,看到别人的答案,还是很容易判断对错的。

    一时两人数算完毕,却是商驰赢了三个。

    赢这件事对他来说,从来是理所应当,于是只如常含笑,云淡风轻道:“林姑娘,承让了。”

    商婵婵却十分不满,只道这次灯谜多了许多朝堂之物,闺中女儿自然不知,所以不公平。

    比如那笏板一物,商驰这样上朝的男儿自然猜的快些,黛玉可不就吃了亏?

    于是便对商驰道:“听说今日还有填词作诗,哥哥可愿意再比一场?

    商驰一笑:“我素来在花鸟山水题咏上十分平平,不比你们这些起了诗社的诗翁。”

    商婵婵深知,商驰说的自己不善诗词,正如从前自谦写字平平一样,根本都是骗人的。

    这大概就是学霸的通病,考前就喜欢说哎呀没复习都不会,出来成绩就是满分,直将人气的肝疼。

    黛玉本想着愿赌服输,猜灯谜输了就罢了,不欲商婵婵去跟商驰歪缠。

    然而听商驰这话,竟似小瞧了她们女儿家,不肯比试一般。却又将那气性勾了起来,只道:“那便请商哥哥赐教。”

    商驰她对视一眼,见黛玉是真心要比试,就应了下来。

    然后转头对那侍女道:“不知是谁来评诗?”

    作诗跟灯谜不同,又不是凭个数取胜,自然要人来公评。商驰自然要问问是谁,若不是名公大家,哪怕是评了也不能叫他们心服。

    那侍女就说出几个人名来,俱是海内外名士大儒,其中更有一位姓闫的女子,是本朝公认的才女,曾被太上皇称为班昭在世,还封了个“内舍人”的虚职。

    她如今年方三十岁,名声却已极为响亮。

    不过她的出名不仅仅因为才学,更因为她的生平经历。

    这位闫舍人虽不是世家名门出身,但家中祖上也做过两任官,颇为富足。

    然她出嫁后却过的十分坎坷:少年丧夫,膝下空空不说,后来夫家居然还想侵占她的嫁妆私产,她便索性离了夫家。

    因她不曾于夫家安心守寡,又将自己闺中笔墨编撰成书,流传于世,且抛头露面,拿着自己的私产举办过许多风雅集会品评诗文,便引得物议如沸。

    更有人私下讽刺她,虽有班昭之才,却无班姑之德。

    毕竟班昭可是《女诫》传世之人,只训诫女子柔和顺从,是士大夫们最喜欢的贤德表率。

    于是便有许多人觉得这位闫舍人配不上跟班昭相提并论。最多算个文辞有余,节烈不足的蔡文姬罢了。

    连商婵婵和黛玉这等外言不入的世家女儿都听过她的大名,可见她所作所为惊世骇俗,流传甚广。

    只看李纨在家里枯木死灰一样守寡就知道当朝还是推崇忠贞安分的女子。

    许多男人觉得,既然是女人嘛,根本不需要读书识字,更何况这文章做得比男人还好,简直是大逆不道!

    女人就该只在家里孝顺父母,管家理事,做做针线,然后再给丈夫纳小妾,养庶子,对夫君柔顺的像根面条一样才好。

    商驰因听了有这位闫舍人位列评审之中,恐黛玉不愿这等毁誉参半的才女点评自己的诗作。

    就再次开口问道:“林姑娘若觉得不妥,此事就罢了。”

    然黛玉心中,却觉得闫舍人自有可敬佩之处,往日读她的诗稿,便可知真是位有见识的奇女,并不是那等轻浮求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