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清和县主_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329)

    只将其中的金银首饰全部拿去重新炸了色,使之鲜亮而已。

    这就是极为庞大的一份。

    林如海有些遗憾道:“至于我为玉儿备的,怕招人眼球,已然精简了许多。”

    比如嫁妆里,是用瓦片和土坯来代表房产、铺面和地产。

    为怕这瓦片数目触目惊心,惹人非议。

    林如海还用了春秋笔法,这几日,将许多小的铺面合成一间大的,用质量来弥补数量。

    所以听商铎这话,他只摇头:“再减下去,我还算什么父亲。”

    商铎笑道:“我就知道你不肯的,所以想了个别的法子。”

    “咱们两家各拿出二十万两银子来,送给皇上,买几条带御赐字样的纸当护身符,就万事大吉了。”

    商铎这就是典型的狐假虎威。

    他们两家的富贵扎了旁人的眼和心,自然有些嫉妒小人想要骂他们。商铎可不是那种站着挨骂,认为清者自清的人。

    于是想出拿皇上做牌面的主意。

    你们骂我不算什么本事,有本事骂皇上啊。

    “只将先夫人留下的嫁妆作为你们林府的嫁妆,别的无论皇后娘娘赏的还是内务府备的,连着你给女儿准备的那份,全都贴上御赐的金纸,他们难道敢说皇上不成?”

    这笔钱财放在官宦人家要被戳脊梁骨,但一旦打上皇上的标签就名正言顺了。

    别说皇上本人,就连他的妃嫔回家省亲一回,各家建省亲别苑都是上百万的花销。

    再往前推十年,太上皇几下江南,甄家接驾的排场更是将金银当成了泥土,花费不计其数。任凭世上有的都是堆山填海,根本没有罪过可惜两个字。

    也没见有人敢说什么。

    就连御史都不敢吭声。

    这就是皇家颜面大过天。谁敢乱说话,一个大不敬的帽子扣下来,可不得了。

    果然皇上一听此事,笑道:“朕这里就出几张纸白得了四十万两银子不说,还落了个厚赏功臣的名声,倒是一箭双雕。”

    商铎也笑道:“虽如今钱粮尚且够支应,但闽南之事只怕要拖久了。那提前多备下些也是应当的。”

    “臣与林侯爷这些不过是抛砖引玉,我们向皇上献银一事一出,只怕多得是拿得出的人家要跟着效仿。”

    “皇上到时候不过费些御笔赏赐个忠心为国的匾额就是了。”

    皇上冷哼一声:“朕且不盼着他们愿意为国掏钱,只盼着他们少贪点就算有良心了。”

    “还有许多老臣之家欠着国库的钱不曾还呢!”

    皇上接着点名了荣国府:“他们家为了贵妃省亲,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建省亲别苑,听人说建的先天宝境似的。”

    “有这样的闲钱,怎么不知先还了朝廷的账!”

    皇上一说起就要生气。

    且自从上次斥责元春气色好,拂袖而去后,他这些日子再未见过元春。

    但也听说了,贵妃贤妃如今常跟着楚太后去太上皇宫中请安。

    荣国府和东平郡王府又各自进献了许多秘传的菜方,贵妃命御厨给太上皇做了奉上,果然滋味与宫中不同,太上皇这些日子进的比往日要多不少。

    连着精神头也好了,面色也红润起来。

    于是赞了几回贵妃贤妃孝顺知礼。

    倒是皇后,因跟在商太后身边,最近就不得太上皇的意,倒是显得不如两妃出挑。

    皇后也无所谓,由着她们去。

    反正皇上分荔枝的时候,还是只给自己一棵树,儿子一棵树,贵妃贤妃那里加起来总共二十颗。

    皇上又翻了一回老臣的账,心疼了一刻钟。

    商铎等皇上心疼完才道:“臣想去给太后娘娘请个安。”

    皇上允准,命金佑亲自引了他去,但要悄悄儿的,千万别又惊动了太上皇。

    商铎在进凤景宫前,深深吸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