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心思转动如轮,如今宫中太后娘娘居然将玉儿也选入其中,难道是林姑爷要回京,再进一步了?
可见贾家朝中无人,消息延迟,史家都隐约听了信儿的事情,荣国府还蒙在鼓里。
自然也是林如海与贾家疏远不肯写信告知的缘故。
贾母可不知道林如海的心思,只想着那可要早早将黛玉和宝玉的婚事敲定了才好。免得王氏再闹出什么岔子来。
王氏还觉得薛家女儿做儿媳妇好呢。也不看看,如今薛氏女只能进宫去做郡主侍女,可她的外孙女,却是郡主的陪读呢。
而另一边的宣旨小太监,正在跟薛姨妈解说:“薛大姑娘这一入宫就是从七品女官的职位,不是寻常小宫女呢。日后专门负责为郡主和几位姑娘伺候笔墨……”
他还没说完,只见薛宝钗脸色煞白,向后一仰,晕了过去。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她是进了宫门,但居然要进宫去伺候那位在她心中并不如她的林姑娘!
薛宝钗只觉得心头一阵剧烈悸动,天旋地转般就倒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明天要入V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喜欢,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入V后保证日更,特殊情况会提前请假,更新时间在凌晨12:00-1:00之间,会勤奋更文,各种掉落加更!
感谢在2019-11-28 21:27:44~2019-11-29 22:11: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伏渊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L?B暖暖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宣武元年十二月十二日, 历书上的黄道吉日。
这一日,京中诸位陪读、侍女皆奉旨入宫。
自然,因身份不同, 入宫的方式也不同。
五位陪读的贵女皆可乘自家马车并带一名贴身丫鬟入宫。各府将人与行装送至皇宫西南门处,便自有宫人前来接应,将一应行装都送往住处去,而姑娘们则各坐一乘内宫中的软轿, 直接往太后宫中拜见。
而那二十多名侍女自然不能带丫鬟和行装, 只得各人带着一个小小的包袱, 还得嬷嬷们打开翻查过才能带入皇宫禁地。且入宫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内务府学规矩, 想见贵人,还得过了这一关才行。
若是内务府觉得规矩不合, 或发现有旁的隐疾疏漏,自然还是要撵出去的。
十二月十二日一早, 保宁侯府的马车先到了荣国府, 两家姑娘准备一同入宫。
前一晚,贾家上下通不曾好睡。
为着黛玉入宫读书这天大的体面,自贾母王夫人凤姐儿三人起,上下人等早已忙了数日,这最后一晚自然也不能放松。
只将黛玉的行装细软反复看了无数遍,生恐有什么不妥之处, 叫太后娘娘以为他们荣国府不当心。
上头的主子们都忙乱不堪,不曾好睡,下人们自然更是不敢偷闲。
这日清晨, 贾母早早儿就醒了。只叫大厨房上了熬得稠稠的撒了姜丝的碧梗米粥来,看着黛玉稍稍用了些便叫人收了:“今儿要入宫觐见太后娘娘,略略用些饮食就罢了,可不能在宫中失礼。”
保宁侯府早几天就打发人来说过到时候请两位姑娘一同入宫,故而贾母便同黛玉一同等着。
此时贾母拉着黛玉的手,怎么都爱不够似的看着她。
这个外孙女如今可是个金玉宝贝呢,承蒙太后看重奉旨入宫,可是天大的体面。
贾母欢喜中又生出一点子凄凉,若是当年元春有这个福分,何需拖到二十多岁才是个贵人。
果然只靠着祖宗的虚名还是不成,必得亲爹有本事才行。
数日前,圣上发了明旨,年后将林如海调回京中,接任户部尚书。
一部尚书,这是实缺,更加封正一品太子太傅这个虚衔,此为恩典,可见皇上重用之心。
父亲位高权重,自身又得太后教养,两相加持,黛玉的地位愈现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