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站起来说道:“我这就带人把王悦和堂嫂强行带回来。”
王戎说道:“外头兵荒马乱的,你多带些部曲,还有,你们提着水桶过去。”
王敦不解:“为何?水桶粗笨,有何用场?”
王戎问道:“如果看到王悦和齐王侍卫打起来,你会帮谁?”
王敦:“当然是帮王悦,他是我亲侄儿。”
王戎说道:“这不问题来了嘛,对你而言,只是救侄儿堂嫂,天经地义。但是对外面而言,就是我们琅琊王氏支持皇室,和齐王打起来了。”
“但是,你提着水桶去皇宫就不一样了。你就说看到皇宫方向着火了,我们琅琊王氏担心火势扩大,一发不可收拾,就提着水桶过来救火,至于齐王的侍卫,就是他们是纵火犯,这样的话,我们就师出有名,还不会被卷进司马家的内部纷争。”
“你可以打齐王侍卫——打着救火的名义就行。”
王戎这个老狐狸快成精了,还这能让他找到万全之策,王敦遂立刻领着三千部曲去皇宫营救王悦母子。
急行军到了皇宫附近,迎面走来一波人马,也是提着没有一滴水的空水桶。
为首的正是颍川荀氏家的荀崧——荀灌的父亲。
荀崧看到女儿留下来的书信,快要急疯了,连忙带着荀家的五千部曲往皇宫方向赶来。
荀崧看到王敦和部曲手里的滴水不沾的空水桶,干咳两声:“你们琅琊王氏也来救火啊,正好,我们同去。” 王敦和荀崧心照不宣,“救火”是假,救自家族人是真,他们两家一共八千部曲,“救火”人数并不算多,这时候需要协作。
王敦说道:“好,我们两家同去。我侄儿王悦已经先一步过去救火了,他年纪还小,势单力薄,如果你看见他,劳烦带他从火场出来,莫要逞能。”
荀崧救女心切,同意和王敦合作,说道:“我女儿灌娘也在火场,从小我就惯着她,惯得她不知天高地厚,她现在还不懂什么叫水火无情,非要冲进去,如果你看见我女儿,烦请带她出来。”
王敦和荀崧达成一致意见,一起赶往皇宫。
半路又遇到约三百个骑士,这群人皆是盔甲士兵,马背上弓箭箭壶刀剑齐全,打着河东公主府的旗帜,为首的却是一个人高马大、浓妆艳抹的妇人,这个妇人也是全身着甲,背后还有一炳长刀。
不知为何,王敦和荀崧觉得这个妇人有些眼熟。
妇人见琅琊王氏和颍川荀氏的旗帜,拍马迎上,道:“我是河东公主的奶妈,惊闻司马冏攻打皇宫,逼宫谋反,河东公主特命我带着公主府的护卫前来歼灭反贼。王家和荀家也是来勤王的吧,正好我们一同去。”
正是乔装的孙会。
河东公主听说皇宫有难,忙把前夫推出去救驾。
王敦和荀崧连忙矢口否认:“我们不是,我们没有,我们只是来救火的。”
孙会一愣,士族真是太狡诈了,难怪我祖父孙秀都玩不过他们。
孙会告辞,带着三百骑兵往战事最激烈的皇宫西掖门方向而去,支援红袖军。
此时是子夜时分,齐王司马冏发动第二轮攻击,仗着人数是红袖军的五倍,打起了车轮战,消耗红袖军力。
皇宫千秋门离战事最紧张的西掖门最近,只要攻破千秋门,齐王军队就可以闯进皇宫,前后夹击红袖军了。
所以,齐王分兵五万攻打千秋门,一定要攻破此门。
王敦和荀崧的救火大队赶到这里时,齐王军队就像蚁潮般对千秋门发动一轮轮的袭击,尸体堆积在城墙下,几乎要和城墙平行了。
这是用尸体堆出来的一道天然登乘梯,简称尸梯。
齐王军队踩着尸梯爬到城墙上,和红袖军鏖战,红袖军人少,情况危急。
荀灌挥着风松剑,以一敌四,四个敌军挥剑劈砍,她横剑格挡,她毕竟年纪还小,被四把剑压制,一路后退,直到脊背撞在城墙上,上半身弯曲,几乎要掉下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