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如此多娇_作者:暮兰舟(159)

2020-03-23 暮兰舟

    王戎一想,是这么个理,于是没有写辞呈,只是装病不朝。

    清河回到皇宫,秘密吩咐郗鉴,“你派出几个斥候,秘密跟踪琅琊王氏的车队,看他们是回琅琊老家,还是改道去了别的地方,”

    郗鉴问道:“公主觉得琅琊王氏会改道去那里?”

    清河说出了最坏的可能,“江南建业。”

    今日永康里的族人几乎十室九空!琅琊王氏除了几个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还继续留在这里,其余族人,还有他们的家小等等,都加入由驸马王敦保护的家族车队。

    这个场面令清河很受震撼,这不像是回乡祭祀,倒像是举族迁徙!

    郗鉴立刻下去安排。

    清河把今日拜祭外祖父羊玄之,还有在永康里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羊献容,并说出自己的担忧,“如果琅琊王氏是真的举族迁徙,那么势必会引起京城的恐慌,其他士族也会陆续迁出京城的。没有了士族,到时候长沙王也好,皇室也罢,都是无根浮萍,无本之木。”

    羊献容此时已经从失去父亲的伤痛中镇定下来,听到女儿的讲述,她并不慌乱,徐徐道来,“士族经历数百年的动荡,朝代更迭,还能一直保持家族传承,每一代都有出色的族人身居高位,自然养成了敏锐的嗅觉,比我们皇族厉害多了。琅琊王氏几百年历史,我们司马家才几年?浅薄着呢。”

    “士族,就是下雨之前爬出的蚂蚁、低飞的燕子、江河里跳出来的鱼,他们能够嗅到山雨欲来的气味。以前齐王司马冏打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打齐王司马冏,都起码师出有名,有条有理的,现在成都王司马颖搞出讨伐书把我父亲的名字也写上去,能哄住无知百姓,但骗不过士族啊。”

    “士族看穿成都王并不高明的阴谋,晓得其余二十几个藩王都只想争位。成都王坏了规矩,破坏规则,当一切连底线都没有的时候,大家都会学得有模有样,都没有底线,这样就会陷入混乱。”

    “琅琊王氏可能是预感到天下即将大乱,就集体迁移,离开风暴中心洛阳城。”

    羊献容的判断是明智的,三天后,郗鉴来报,琅琊王氏根本没有回老家,他们集体南下,一直往南,八成就是要去江南建业,投奔王悦的父亲王导了。

    于此同时,一艘小船飘在长江上,曹淑扮作鱼婆,王悦扮做船夫,他升起风帆,乘风破浪,度过了浩瀚的长江水,到达长江北岸。

    当琅琊王氏族人一路向南时,这对母子的方向是一路向北。    羊玄之下葬那天,长沙王司马乂写给成都王司马颖和诸王的信件陆续通过使者到达。

    长沙王和清河的想法一样:能通过和谈解决,就不要动手打仗。

    长沙王的信写的情真意切:

    “……我们的父亲晋武帝创立了平定三国,一统江山的千古基业,其功劳可比尧舜这种伟大的帝王,我们司马家的江山理应千秋万代的传下去,然而,现有妖后贾南风把持朝政,外戚专权,又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篡位谋逆,宗室骨肉相残,皇室历经危难,每次想到这里,我痛心疾首。”

    “我们兄弟生在皇室,受封于外郡,不能弘扬父皇的教化,经国利民。如今十六弟你又发动大军,自称百万雄师,要攻打都城洛阳。打仗我从来不怕的,如今都城群臣同仇敌忾,发誓保护都城,维护皇室正统,已经做好应对的准备,我方是正义之师,一定能够获胜,但是,我们毕竟是一家人,交战双方也都是大晋的子民,为何要互相残杀?”

    “肯请十六弟退兵,与我们和解,否则大战之后,无论谁胜谁负,死的都是司马家的人,和大晋的子民,造成多少无辜之人枉死?十六弟你还落得个谋逆之罪,受千古骂名。”

    “我不忍见一次次骨肉相残,希望十六弟退回藩地,镇守一方,四海安宁,将来你我百年之后,才有脸去地下见武帝啊。”

    写给其余藩王的信用的是同一个模板,只是在最后提出成都王许诺给你的利益,无论爵位是土地,我都可以满足你——只要你带着士兵推回藩地,什么都好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