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太子妃亲自里娄湖接清河去台城赴宴,皇室一家团圆,宴会期间,太兴帝果不其然的留住了清河,“灼华宫已经建好了,天气也凉爽起来,临海公主毕竟是皇家血脉,且尚未婚配,岂能一直宫外居住?从即日起,临海公主就搬到灼华宫去住吧。”
清河乖巧柔顺的说道,“是,陛下。”
清河搬进灼华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家宜室。灼华的名字就是《诗经·灼华》里得来的,一听就不是什么“正经”名字,代表着催婚之意,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姑娘出嫁了,是个宜家宜室,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妻子。
太兴帝取名为灼华宫,最初的想法是把清河接到台城,然后赐婚给周抚,用清河拉拢周家父子,以及周氏父子背后的江左本地势力,他在中间赚“差价”,简直空头套白狼。
至于太兴帝为何盯住清河这只羊使劲薅羊毛,不卖其他公主,是因为太兴帝只有五个儿子,一个公主都没有,台城里头只有东宫的太子妃生了个小郡主——刚刚六个月,还不到拿出来“卖”的年龄。
现在周抚被荀灌给“抢走”了,太兴帝重新给清河“估价”,寻找下一个合适的买主。
太子妃亲自把清河送到灼华宫,热情的介绍新居,“……若短了什么,或者宫人们不听使唤,尽管告诉我,我给公主撑腰。”
太子妃表面上是关心,但是清河本能觉得太子妃话里有话——这是在宣扬主权,表示这里是她的地盘吧。
清河轻轻顶了回去:“让太子妃费心了,太子妃亲自布置的宫殿、挑选调/教的宫人,怎么可能少了什么?还有宫人不听使唤?不可能的事,我相信太子妃。”
若真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就是你太子妃失职,不是我挑剔哟。
太子妃一噎,心想这个公主有好几副面孔,时而柔顺,时而强硬,捉摸不透,她看着跟随清河搬进来伺候的人,问道:“荀灌送给公主的那个蒙面女琴师呢?怎么没见她进宫?这么快公主就喜新厌旧了吗?” 喜新厌旧?什么意思?
女人的直觉,清河觉得太子妃对她心有敌意。
清河想不通,她和太子妃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为什么太子妃频频挑事的针对我?
清河说道:“哦,那个毁容哑巴琴师曹夫人也喜欢,时常叫她弹琴,我就把琴师留在娄湖别院了,曹夫人什么时候想听琴都可以召琴师弹奏。”
清河搬出曹淑这座大靠山,太子妃也不敢向曹淑张口要人。
果然,听到曹淑的大名,太子妃歇了心思。
王悦现在是太子友,可以出入宫廷,两人见面,清河把太子妃的异常告诉王悦,“……太子妃的表现很奇怪,我也说不上来,她对我的敌意莫名其妙。但是,除了针对我,太子妃在宫里的风评很好,东海王妃裴氏也对她赞誉有佳。”
王悦也纳闷,说道:“太子妃生育两子一女,出身高门,贤惠仁慈,太子一直很敬重她,东宫并无其他嫔妃。且太子妃得知荀氏的事情后,也顶着皇帝的压力,几次跟随太子去芳林苑探望荀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太子妃。”
太子妃对所有人都好,不会莫名其妙敌视清河。王悦说道:“我会和太子打招呼的,太子妃不会违背太子的意思。”
清河心想,女人之间有些事情男人是搞不清楚的,不过如今这个局面,太兴帝想要把她卖个好价钱,她在台城的盟友是东宫,如果和太子妃相处不和睦,岂不是让太兴帝钻了空子?
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对手好,清河点点头。
东宫,太子和太子妃交代好好照顾清河。
太子妃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太子为何出此语?我对她还不够好吗?是她向太子抱怨我?”
太子说道,“没有,你别多想,我只是多嘱咐你一句。如今因你我时常去芳林苑探望母亲,父皇对东宫多有不满。皇室中,公主地位超然,何况将来公主要嫁人的,公主和东宫交好,对东宫有好处。”
太子妃心下稍安,“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