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服_作者:天堂放逐者(319)

孟戚抱着手臂,主动地为大夫挡住了猫。

然而狸猫却不理他,跃到墨鲤身边的桌案上,伸爪子扒行囊。

墨鲤避开,猫又追了上去。

就这么一个追,一个让,不知不觉之间就到了床前。

墨鲤:“……”

总觉得是被猫撵过来的。

郁兰看了看猫,又看墨鲤,低声道:“殿下的猫,似乎想让大夫为殿下治病?”

“我的行囊里有药草,大约是闻到了味道。”墨鲤无奈站在床前。

“喵。”狸猫催促着叫了一声。

太子不得不对着猫说:“阿虎,大夫已经为我号过脉了。”

猫蹲在那里不动,虎视眈眈。

还是孟戚先回过神,不由得恼道:“约莫是看到为它主人输了内力,还巴望着要更多。”

龙脉的内力哪里是内力啊,根本就是灵气,也是山川地脉的“生”之气,猫有天性,知道好坏。

“算了,阿虎,这是天命。”

太子叹了口气,他忽然转头望向孟戚,“国师……不知国师可有君临天下的意愿?”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弟弟没一个有出息,朝中也无贤臣

太子:南面还有前朝三王,西面有圣莲坛跟天授王要造反,雍州大旱……

愁得不敢死.jpg

第129章 可遇不可求

孟戚当然没有兴趣做皇帝。

他知道太子真正想问的也不是这个, 而是想说动他留下。

——不管是做皇帝, 还是辅助谁,都得留下。

“找不到贤臣,就把主意打到了我的头上,胆子不小!”孟戚眯起眼睛,神情不悦。

太子怡然不惧, 径自道:“国师在楚朝为官三十余年, 亲眼见证、亲手缔造了升平盛世……”

“慢!”孟戚抬手制止, 漫不经心地说, “太子高看我了, 我只是国师,才能平平,也未有过显赫功绩,不过是练了一身好武功。”

“在楚朝遗留的奏折、以及楚元帝的起居录里, 关于国师的记载乍看不算出彩,仅是一位能臣, 孤不知道这是删改后的结果, 还是国师善于隐匿自己。”太子顿了顿,又道,“孤见过很多人,即使未曾谋面, 也能凭借他们的习惯跟喜好推测他们的想法, 唯独看不透国师。”

楚朝国师孟戚,非常的神秘。

这种神秘不仅因为他极少做一些露面牵头的事, 而且他没有亲属族人,连籍贯都是含糊不清的,有些记载甚至前后不一致。

人总会因为故乡、以及长久生活的地方拥有鲜明的特征。

譬如口音、食物的口味偏好,某地民间的风俗习惯等等。

而孟戚都没有,与他同时代的人都说不清他是什么地方的人,索性就把他记成了游离四方的有志之士,生逢乱世遇上了明主,这才青史留名。

读史不用心,很容易把他忽略过去。可要是对他感兴趣的话,便会发现这个人身上的蹊跷,历来得皇帝看重的僧道之流,都忍不住要从皇帝那里扒拉点好处。诸如获封某某真人某某大师的名号、金银法器玉石钱币、镶金丝铺珠玉的僧袍道袍,甚至童男童女,赐宅邸给田庄。

楚元帝赏赐臣子宗室的东西,以及什么时候赏赐的,都能从文书与起居录里找到。

孟戚得到的那一份中规中矩,可以说是不起眼,混杂在一堆赏赐中间,分量也不多。除了绸、锦缎、贡品瓜果,就是夏天的冰块、冬天的柴炭,宫里的八宝粥……是近臣与重臣年节时的基本赏赐。

其他臣子就不同了,完全能看到那人的喜好,

爱饮酒的有御酒十二坛,怕热的人得到的冰赐分量就多,另外还有名剑、古籍,甚至是河套羊肉西域香料这种赏赐。

能根据药材看出臣子的身体好坏,能从长命锁、小儿玩物、宫花发钗的数量判断臣子家中亲眷的情况。

太子不止要学治国,还要学为君。

赏赐臣子的时候投其所好,适当的体贴关怀,算是基本的学问。

然而用君王的角度看,孟戚就显得古怪又棘手,三十多年不生病,三十多年不娶妻不生孩子,不喜饮酒,对神兵利器也没什么兴致。

有些物品,楚元帝只赏了一次,然后就没再出现过,显然不得这位国师的心。

这般无欲无求,如果不是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神仙中人了。

齐朝太子深深地看了孟戚一眼,就差疑心孟戚是山中精怪所化,应运而生,前来扶持楚朝大业。等到楚朝气数尽了,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孤读过楚朝所存的所有文献,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治国策略。说来惭愧,因不知民间疾苦,许多都一知半解,恨不能亲身聆听那些贤能之臣的高见。东宫还藏有几卷抄录的文书,不知国师是否愿意教导我的六皇弟……如若不然,有那等天赋不凡,一心治国为民的人登上皇位,我亦可安心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