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白月光_作者:Miang(103)

2020-04-05 Miang

    然后啊,她眼前就冒出一片桃林来。桃花十里开的娇艳,东风吹拂,一片落英如雨。其间有一棵桃树,刚从枯枝里生出芽来,枝干朝着天际伸展;枝下站了个人,一袭石青色圆云纹领袍,衣边缀一线赤金。长身而立,身姿岧岧,似暗尘里明月一亮。

    然后,这人回过头来,对她道:“嫣儿,你瞧,这棵枯桃树又生出新芽了。料想明年开春,定是一树桃花。”

    于是,朱嫣想好了自己要祈求的东西。

    织女娘娘在上,请保佑嫣儿……

    等她许愿罢了,便睁开了眼,一旁的四公主还在说小话:“就怕这事儿啊,连织女娘娘都帮不了她。回头又是阖宫看她的笑话!”

    朱嫣不理,只向皇后谢了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福昌公主凑过来,问:“嫣儿,你许了什么愿?”

    朱嫣作羞涩状:“既然是向织女娘娘祈愿,那还能是什么呢?殿下可别打趣我。”

    福昌听了,露出一副“我知悉”的神色,笑嘻嘻道:“肯定是我大皇兄的事儿。”

    不过,福昌倒不是真的希望朱嫣嫁给李淳,所以也无所谓这事儿成不成。或者说,无论哪个女人嫁给了李淳,福昌都会看她不大顺眼,哪怕是朱嫣也不能免了。

    台上的四婵娟又唱了起来,岐阳宫里很是热闹了一阵。虽成妃和裕贵妃始终不消停,你来我往的,但也没闹得难看。到了戏散场时,朱皇后身子乏了回去休息,叫谨姑姑领着福昌公主送客。几位宫妃各自带着皇子公主们朝门前走去,銮舆一抬一抬地走,岐阳宫里的热闹也渐渐阑珊了。

    李络是最后头走的,朱嫣见了,便连忙跟上谨姑姑送客的步子。

    岐阳宫门前,应公公已领着几个小太监守着了。自从他家的主子双腿康健后,应公公这老脸总是带着笑,比从前看着可亲切多了。

    “五殿下,小心门槛。”谨姑姑在宫门前一福。

    但李络不急着走,对着谨姑姑身旁的朱嫣道:“不知朱二小姐,方才在祭桌前许了什么愿?”

    谨姑姑闻言,笑道:“五殿下有所不知,这心愿说出来就不灵了。咱们嫣小姐恐怕是不能说的。”

    李络负手,一副后知后觉的样子:“原来如此,那是我唐突了。”

    朱嫣却笑道:“不过是讨个彩头,说与五殿下知也没什么。”

    李络停下跨门槛的脚步,问:“那朱二小姐许的是什么愿?”

    朱嫣扬首,目光凛然大方:“我向织女娘娘求了家国安泰,社稷兴顺。”

    这话说的好不大义凛然,前庭里一时静了下来。好半晌功夫,谨姑姑才噗嗤笑出了声。她抖着肩,拿帕子捂住笑口,给李络请罪:“奴婢失仪,请五殿下责罚。”

    李络有些失语,道:“……罢了,罢了。家国安泰,社稷兴顺,也挺好。”说罢了,就跨出门槛,上銮舆去了。一声“恭送五殿下”后,便见得长定宫的銮舆慢慢地走远了,影子在月下投在青砖上,拉得越来越长。

    谨姑姑见李络走了,放下了帕子,小声地笑了一阵,这才回身夸朱嫣道:“可真有嫣小姐的,想出这么个愿望来搪塞五殿下。您的心愿呀,肯定不是这个!真的心愿,是万万不可说出来的,免得不灵验了。”

    哪个未婚姑娘会当真向织女娘娘祈求家国安泰、社稷兴顺呢?嫣小姐所祈求的,定然是与大殿下的亲事了。

    果然,朱嫣点了点头:“是,我的心愿并非‘家国安泰、社稷兴顺’;至于到底许的什么愿,我谁也不告诉。”

    嗯,谁也不告诉。

    作者有话要说: 连读者也不告诉~~    时令已过了立秋, 但京城的日头仍旧是炎残酷的,分毫不见转凉。岐阳宫中, 绿荫如盖, 宫人们照旧着夏时单衣;每逢妃嫔来请安,便可瞧见一片绡白团扇。

    人在岐阳宫里, 免不了多探听探听大殿下那头的事儿。据闻大殿下与通政使家罗大小姐的婚事已说妥了, 只等着陛下一道圣旨赐下。至于侧室么,横竖都会是朱家的女儿,但众人都不清楚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