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昌也不闲着,朝铜镜里左右揽照。
吱呀一声响,朱嫣挑了帘子推门进来,蹲膝给福昌请安。福昌抬起眼皮子一瞧,见朱嫣只着平日里常穿的衣服,髻间也只有一枚发钗,不由奇怪道:“难得宫里这么热闹,嫣儿怎么不仔细打扮打扮?”
朱嫣摇头,道:“殿下是有心上人,女为悦己者容,这才悉心打扮。我既无意中人,也生得普通,便不必这般费心思了。”
她这话,令福昌矜贵地笑起来:“嫣儿若是生的普通,这宫里哪里还有美人呢?”揶揄罢了,福昌心底其实也暗暗高兴。朱嫣出落得漂亮,人如波光水色里酝酿出来的,要是当真仔细打扮了,兴许齐知扬眼光都跟着跑了。朱嫣普普通通的,齐知扬才会多瞧瞧自己。
顿一顿,福昌有些羞意,问道:“我今日瞧起来,怎样?”
朱嫣慢慢打量一阵,答道:“殿下本就容姿出众,今日这一身竹青色衣裙,越是相衬了。平日只道殿下爱穿金玉之色,更显华贵稳重;不曾想,殿下与这竹青颜色也一般的搭,别有飘逸之味。”
福昌止不住地羞,低声道:“你说也不作数,得齐知扬欢喜了才行。”
话音刚落,外头就有朱皇后身旁的谨姑姑来扣门,催道:“福昌殿下,到了动身的时候了,娘娘差奴婢来瞧瞧殿下可否收拾齐整了。”
福昌忙答道:“这就好了。”说罢,她朝朱嫣使个眼色,压低嗓音道,“嫣儿,别忘了本公主叮嘱你的事,你可万万要把齐知扬约到梅园去。”
朱嫣点头:“嫣儿明白。”
福昌公主这才满意了,叫守在碧纱橱里的秦元君出来,一道出了赏瑞堂。一群宫女的脚步稀零踢踏,伴着老太监拖长的一声“起驾”,这才慢慢远去了。
岐阳宫里空落下来,朱嫣微呵一口寒夜之气,也出了赏瑞堂。
贤育堂前,一树合欢花开在溶溶夜色里。细细密密的红丝线儿,千针万缕、含珠藏玉,并蒂绽在枝头。这夜色无尽,将偌大皇城都笼起来,只留一颗还未来得及黯淡的长庚星,遥遥挂在天际。
她瞧了一阵子那颗星,这才不紧不慢地出了宫门。
虽福昌公主叮嘱了她,要她想法子将齐知扬约去梅园;可这事儿,分明是不能做的。若是让旁人知悉福昌公主约见外男,那可不是如“撕掉弟弟的文章”这等事一般可以搪塞糊弄过去的了。
她虽晨昏伴在公主身旁,可听的却是皇后姑姑的话。一件事该不该做,她自有分辨。
要想嫁给大殿下为正妃,讨好福昌公主没用,只有哄好了皇后姑姑,才是正事。
所以,朱嫣压根就不打算去约齐知扬。
她出了岐阳宫门,走一阵后便过了隆寿巷子的角门。离裕贵妃的关雎宫不远了,一列宫女手提死气风灯,低着头脚步端急地朝关雎宫走,个个髻间都别一缕长丝穗儿,在夜色里晃得轻轻。
想着快见到福昌公主了,朱嫣在角门边停了步子,从袖中拿出一只深檀色的荷包来,仔细检查打量。
荷包是男式的,齐知扬身旁就有个差不多款式的荷包。
为了绣出这只荷包,她可是花费了好一番功夫。先请了大殿下身旁的公公帮忙,在陪大殿下去前朝时多瞧两眼,回来再描出样子;她自己请琴儿仔细用针脚勾勒纹样,最后才得了这么一只成品。
拿来诓诓福昌公主,应当够用了。
她正捏着荷包仔细地瞧,耳旁忽听得一道淡薄的男声:“那只荷包,可是齐家小公子的东西?”
朱嫣微惊,手心一烫,连忙将荷包收入袖间藏好。她侧身望去,却见得不远处五皇子李络正由应公公推着,人定定地坐在轮椅上瞧她。
夜色昏沉,他的一双眼却似含了雪光,叫人不敢迎视。朱嫣避开他目光,只笑说:“这荷包乃是我绣给兄长的。天色昏黑,五殿下看花眼了罢。”
李络闻言,眉宇间掠过一丝讥诮:“朱二小姐,虽不知你打的是什么主意,可裕贵妃与齐氏一族和我不同。我浑不计较,但齐氏却是锱铢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