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白月光_作者:Miang(5)

2020-04-05 Miang

    一提到“齐家那位公子”,琴儿与朱嫣就全都懂了,心下煞是通透,半个字也没多问。

    只是,不巧得很,那本《贞元诗和续》,在白日里已被琴儿送到长定宫去了。琴儿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嫣小姐吩咐了,“琴儿,你替我走一趟。我想把这书送人。”

    琴儿烦起了忧,道:“呀,想来是不巧,那本书刚……”

    话说一半,朱嫣便咔哒一声放下小银箸,打断了琴儿的话:“不巧的很,我这儿没有那本书。《贞元诗和续》本就难得,世面上恐怕只有一二本流传,我是没有的。《梦得山集》倒是有,也是写诗的。若不然,就拿那本书回去复命?”

    琴儿一愣,有些不解。

    明明有,却说无。莫非是小姐怕将书赠人之事,会惹殿下生气?

    但小姐的话,自己必须附和。于是,琴儿也笑道:“是呀,采芝姐姐。我方才仔细瞧了瞧书架,确确实实是没有的。”

    采芝面露失望之色,道:“罢了。没有便没有,奴婢再去藏书阁打听打听便是。”

    采芝走后,朱嫣重新拿起筷箸,对琴儿吩咐道:“那本《贞元诗和续》,你是从没见过的。”

    琴儿乖巧应道:“是。奴婢素未瞧见过。”

    此后,玉粹斋便再无访客,想来福昌殿下今晚不打算多读书了。对窗的秦元君也早早歇下了,很早就熄了灯。

    亥时近半的更漏一过,朱嫣便上床歇息了;人挨着枕头,沉入了梦乡。

    这场梦,朦胧依稀。

    梦里的她,慢慢走在歧阳宫外的巷子上,一低头,手如粉嫩雪团似,戴着对金镯子。仔细一瞧,那是八岁生辰时自皇后姑姑处拿到的礼物。

    幼小的朱嫣沿着巷子一直走,不知不觉,渐入宫墙阴森之处。与她所熟悉的歧阳宫不同,这里凋墙零瓦,荒木废砖,阴嗖嗖的。

    梦中的琴儿,和小朱嫣的年纪一般大,她怕得直哆嗦:“小姐,咱们还是回皇后娘娘身边吧。您走丢了路,娘娘和夫人一定着急了。”

    八岁的朱嫣却用食指抵唇,低声对琴儿说:“嘘。别说话。你瞧,那里有人。”

    小琴儿吓了一跳,连忙噤声。

    定睛望去,却见那宫舍里隐约有两个人,还有一条粗绫系在梁上,飘飘悠悠。一个黄衣老太监,伛偻着脊背,手狠狠扭着一个小宫女,剪住双臂,再将她的脑袋向着粗绫布中死命扣去。

    隐约间,还可听见那小宫女在哀嚎着什么。

    “裕贵妃…”

    “贵妃娘娘是不会放过你的!”

    声音越来越尖利怨恨,犹如女鬼一般。

    两人挣扎厮打的劲头,比市口的泼妇还可怕。终于,那老太监被挣得火了。他抄起灯台,梆梆几声,往小宫女的脑门上使了劲地捶打。不过三两下,那小宫女便瞪着眼,垂下了脑袋,耳后几道血痕,明晃晃地蜿蜒落下来。

    灯台上的蜡烛打翻在地,只听撕拉一下,火舌便舔着梁柱卷上了屋瓦。

    朱嫣倒吸一口气,连连拉着琴儿后退,道:“我们快走罢。”

    就在此时,不远处的宫门外,一道少年身影蹬蹬跑过来。他像是没看见那火舌似的,直愣愣地冲进了陡然沸热的宫宇,好似是要去救人。

    “傻子!”八岁的朱嫣暗暗说一声,拽着琴儿的手,便飞快地往歧阳宫跑。

    她听得身后轰隆一声巨响,好像是梁柱塌了。但她没有停留,而是沿着巷子,越跑越快,直到歧阳宫的大门出现在眼前。

    那一日,整个皇宫都知道,长定宫走水了。

    大火后的几日,皇后姑姑特地将朱嫣召到了贤育堂说话。

    那时的皇后年恰而立,她是朱嫣的姑姑,容貌周正,颇有凤仪。

    皇后的珠宝首饰、衣裙披帛,样样都精致华美,让朱嫣极为喜爱。但朱嫣最喜欢的,是皇后鬓间一枚五尾凤钗。凤钗的钗尾,是一只腾翅欲飞的金羽凤,眼睛点了颗剔透的大红宝石,下垂寸把长的金珠流苏,美得叫人看花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