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京的路上薛清璇是听说过孟锐的。
说他年少英雄,自小就随父出征边关。三年前更是领军剿灭匪乱,又山西大捷,可谓是当世不可多得的帅才。
但薛清璇当时以为只是一个武将而已,定然生的身材魁梧,壮如铁塔,但不想今日一见,孟锐竟然生的如此俊朗。且看他宽肩窄腰,身姿颀长挺拔,全然不是她先前想象中的那般糙汉。
先前他还叫人救了她......
念及此,心中如同有一头小鹿,蹦跳个不住。
止不住的一直偷眼去看孟锐。
薛元青则叫了初一过来,吩咐他快马回府告诉徐氏他接到薛清璇和其母亲的事。
按照薛博怀的家书,他们最后会经由水路于今日到达京城,所以徐氏和薛博明早先就已经遣了家人到码头去等候。
刚刚薛元青问过薛清璇,才知道他们原先最后一程确实是要经由水路到达京城的,但途中她母亲和她幼弟双双晕船,竟是吐的天昏地暗,随时都会闭过气去一般。薛博怀又途中遇到一位上司也回京叙职,特地邀了他与自己同船回京,是肯定不能抛下他的。
最后一番商量之下,便让姜氏带着幼子该走陆路。薛清璇因不放心自己的母亲和弟弟,便跟着他们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薛元青刚刚知道她是薛清璇的时候会那样惊讶的原因。 路上耽搁了这些时候, 等到薛清宁一行回到荣昌伯府的时候,就发现薛博怀已经到了。见薛清璇姜氏等人还没有回来,正要遣人去迎接。
不想薛清璇姜氏等人竟然在路上遇到了薛元青和薛清宁。
彼此说话。待知道刚刚在京郊外薛清璇骑的马儿失控, 是孟锐遣人拦下马之事,薛博怀惊讶的问薛博明。
“怎么,靖国公府的孟世子竟然认了宁姐儿为义妹?”
而且刚刚他同薛博明和薛博平说话,也已经知道薛元韶现为户部主事,薛元青进了神策军的事。
薛博怀是一直觉得薛博明这个大哥资质平庸,不是个能成大器的。也就命好, 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成了个嫡长子, 其实论才干哪里比得过他?
却没有想到他生的三个嫡子女竟然这样的有出息。
甚至很可能这次户部叫他回京叙职,也是看在荣昌伯府和靖国公府关系匪浅的份上。若不然前面二十多年从没有叫他回京叙职,怎么独独今年就叫了?
姜氏也在跟徐氏说话:“表姐, 你生了三个好儿女。”
薛清宁这才知道, 这姜氏, 也就是薛清璇的生母,竟然跟徐氏是表姐妹。
虽然也不算血缘关系很亲的表姐妹,是徐氏母亲母族的一位族妹, 嫁了个小门小户的人家。但徐氏母亲心善,当初这姜氏父母双亡, 父族众人霸占了她父亲的产业, 姜氏无处可去, 是徐氏的母亲将她接来家中抚养长大。后来徐氏嫁给薛博明为妻, 这姜氏就嫁了薛博怀。
表姐妹两个二十多年未见,今日一旦相见,自然悲喜交加,彼此有说不完的话。
薛清宁没有说话,目光悄悄的打量着姜氏。
穿一件明蓝色梅花纹样的缎面夹袄,鬓边簪了一支赤金点翠镶各色宝石的海棠蝶纹簪子,三十六七岁的年纪。虽然眼角额头有细纹,但能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她也是个生的很清秀的人。
不过薛清宁记得书中所写,这个姜氏面上看着虽然娴雅,但其实内里是个很掐尖要强的人。
她对于薛博怀一直外放为官,且官职多年无太大升迁这件事肯定是耿耿于怀的,觉得薛博怀是个无用之人。生下薛清璇之后,就对她极为严格,一心想要她嫁个显贵人家,必不能走了她的老路。
薛清璇也确实是琴棋书画件件都出色,又加上生了个好相貌,回京之后姜氏就开始给她相看起亲事来。
那会儿林星承并没有显贵,姜氏自然瞧不上他。不过薛清璇和林星承两个人却是一见即心悦彼此。后来两个人又接触过几次,知道对方都有各样身不由己的地方,越发的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感情也就越发的情比金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