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琴看着沈棠离去的背影,冷笑一声,虚张声势的女人,她倒要看看,傅锦年到底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自己的前途。
对于方琴来说,傅锦年不仅是结婚对象的最好人选,同时也是她回城的希望。
她不希望一辈子留在乡下,做一辈子灰头土脸的村姑,更不想像其他女知青一样,为了活得不那么辛苦,而嫁给当地的农民,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因此,不单是为了她的骄傲,更为了回城的希望,她也不允许自己就这样输给沈棠一个村姑。
沈棠回到教室之后,蒋毅担心又好奇问道:“小妹,方老师批评你了?”要不然脸色怎么会那么难看。
其他人同样好奇方琴是不是找沈棠麻烦了,一个个等着沈棠的回答。
“我没事。”
沈棠摇了摇头,拿出练习题开始做题。
蒋毅看着沈棠那本练习题,觉得更加奇怪了,“小妹,你这本习题册在哪买的?”
沈棠头也不抬道:“在废品收购站买的。”
事实上练习题是系统免费赠送的,以前沈棠对于学习的态度总是可有可无,现在,想起方琴的那番嘲讽,沈棠抿了抿粉唇,更加专注地低头做题。
而随着她每做队一道题,系统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叮——完成一道数学练习题,奖励一毛钱和一张粮票。”
“叮,完成一道英语作文题,奖励五毛钱和一张工业票。”
“叮……”
吵得沈棠干脆切断了和系统的联系。
蒋毅看着沈棠一副学习狂魔的模样,满面恍惚地掐了一把旁边的小伙伴,见同桌疼得要揍他,这才不得不承认沈棠是真的变了。
……
与此同时,傅锦年去到机械厂之后很快就投入了工作。
机械厂的高级师傅见傅锦年长得年轻,一开始还不信任他,等他观察了一番机器就很快上手,甚至还能指导他们改进时,就彻底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为领导们的重视,再加上机械厂的技师们对设计图出来的效果也十分狂热,一行人几乎没日没夜地赶工,就想着尽快将化肥生产线做出来,好尽快投入生产。
如果时间赶得及,还能让农民的今年的收成好过一点。
傅锦年实地考察了夏水县唯一一间机械厂,才意识到这个年代的技术和机器比他想象得还要落后。
针对实际情况,他和几位专家商量,将设计图改进了一下。
起初几位专家还能说得上话,可渐渐的,他们都以傅锦年为首,偶尔从傅锦年口中听到那些新颖的理论,还惊为天人,恨不得拿个小本子记下来。
工人们和专家们都干劲十足,而就在化肥生产线已经初现雏形的时候,傅锦年设计出一条新的化肥生产线的光荣事迹已经被刊登上了省报,还被各个县和公社广泛下发传播。
作为山坳大队的大队长,沈爱国最近是春风得意,得知傅锦年再次登上了省报,更是与有荣焉,将报纸给大家传阅。
而沈棠来到大队小学的时候,正好听到几个知青围着方琴说着这件事。
“傅知青好厉害,竟然不到两个月又再次登上了报纸。”
赵文杰赞同地点头道:“是啊,锦年那脑子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徐美华最近得了方琴的好处,经常捧着方琴,她正好翻到省报另一面,看到妇女板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就惊喜地道:“方琴,这是不是你上次投稿的文章?”
“我记得你当时填写的是个笔名,就叫昭昭!”
方琴刚想否认,路过的沈爱国停住了脚步,“你们谁的文章也登上了省报?”
“正好公社下发文件,让我们挑选两个优秀知识青年报上去,然后当做优秀榜样宣传,要是咱们生存队出了两个大作家,也算是一件值得宣传的大喜事。”
方琴闻言就没有解释,沉默的反应就在别人看来就是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