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家的小花娘 [参赛作品]_作者:奶酪西瓜(182)

2020-05-05 奶酪西瓜

    同时,他还要考虑另外几个考官的想法。比如保守一些的礼部尚书,比如非常爱算钱的户部尚书,等等……

    每道题两千字朝上,当写到最后一道题时,封凌笔再度顿了一顿。多活了那么多年,他经历过很多事情。重新变回街头那穷苦少年郎时,才更意识到一些事情该怎么处理才最妥当。

    封凌不知怎么,竟对着这题想起了傅辛夷。

    要是她会怎么答呢?

    该是天马行空,想象出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天下。

    封凌当然不能以傅辛夷的想法来答题,但却意外受到她的影响,写下了开头:以点引线,以线构面。花有盛谢,国有兴衰,当居安思危,方能以不变应天下万变。

    他写文章从来一气呵成。几乎是很肯定的写下了自己那么多年来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以最现实的例子展现到卷面上。何为现实?现实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所面对的一切。

    人,是这个天下的根基。

    当然,马屁他也没漏下,多夸了两句皇帝以前做出的好决策。

    收笔,停卷,封卷。

    考生陆续离开。

    阅卷三日后放榜。

    封凌离开时,转头看了眼皇宫。他记得那些年他与十二还算交好时,十二曾对他说过:“启光,皇宫是一个囚笼。在上头坐久了,你会看不见旁人,更看不见下面。”

    他当时回答十二说的是:“不是看不看得见的问题,是乐不乐意看的问题。陛下从未将皇宫看成一个囚笼,这儿就不是一个囚笼。殿下将这儿视作囚笼,这儿就是囚笼。”

    都是皇子了,还那么多矫情的话。

    真是吃多了饭,不知道天下柴米贵。

    封凌轻笑一声,继续顺着大流离开。

    ……

    阅卷日。

    八名考官轮流阅卷,一人一桌,看得最顺眼的打圈,接下去三角、一扛、一和叉,以此代表顺眼度逐渐减少。最后圈最多的十份考卷,送到皇帝面前,皇帝亲自点前三名。

    今年春闱难,能走到殿试这一步的,对国之大事都有了解,每一题都能讲出点道理来。考官们看着看着,纷纷点头,觉得不少人想法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亮点虽多,完美无缺的少。

    一个考官拿到了一份卷子,看到了上面工整的字,先一步点了点头。字好看,不错。

    第一印象有了,他开始看内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倒抽一口气。这第一题大部分人都以国子监为切入点,这没什么问题。结果这人竟然说让国子监另劈一院,专设师学,去天下讲学扫盲。

    这是何等荒谬!

    但考官细看下去,这人细节写得非常好,说了一下扫盲益处,老百姓懂了很多基础务农的知识,就乐意去想办法用学到的东西去改善自己生活。

    这文章就是让人觉得: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止是科举一条路。挺有道理的。而且老百姓学点基础,犯不着用纸笔,而有点上进心的,自然会主动借着机会来学习,这就打了民众基础。

    考官被说服了,想打圈,又有点犹豫,于是看向了第二题。

    第二题更加厉害了,说近来老有人想从军籍动歪脑筋转农籍,说明军籍最不足的地方,是待遇不够好。保家卫国给够饭吃还有点余钱拿来以后娶老婆,哪里有人会乐意跑呢?别的户籍也是一样的。

    如果觉得给钱不爽,那就让他们做事情。不打仗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为国为民事情多了去了。

    至于钱哪里来呢?统筹收入再分配,国家先用钱投入建设基础的东西,再通过这些基础的东西赚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再取之于民,再用之于民,反正就生生不息成活水。

    当然,这里军籍也要分保家卫国和平时做杂事的。

    接着,这位学子又说了点户籍改革的事情,仿佛是真正管理过户部的人。

    考官琢磨了一下各种观点,觉得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