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小姐交待的话有三。
一是少年也许不会说话,勿揭人伤疤。
二是别对少年面具下的脸好奇,平常人对待不可探究。
三是……牢记以上两点。 黑衣少年暂时在庄子里安顿下来。
因其身份特殊被安置到西边角落处的厢房。此外,元华又叮嘱其余六人不可随意靠近。
“小姐放心,我们不会随意靠近西边厢房的,我也会随时提醒大家不要忘记……”
清俊少年郎开口道。
是一个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的半大少年——张良。
适应性强的人有一定程度上的带着作用。加之他平时什么事情都抢着做,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元华便也就将一些事情都交待给他。
而他也做得很好。
……
除了远离城外的庄子外。
元华又在近城处买了一座小院,开办私塾,请了一个在街上代写书信的老先生来当先生。
学生是一些几岁、十几岁的乞儿。约有二三十个,是张良等人依照吩咐从城内找来的。
而也包括他们在内。
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学习。
只要认真学习守规距就能有饭吃。对这些受尽饥寒的乞儿而言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私塾一事,也未宣扬。
消息却不胫而走,短短时日就有不少乞丐闻风而来。
老、弱、病、残都有,都想来讨口饭吃。
元华并非一昧布施行善。在布施粥米的同时,交待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任务。
--学做农活。
在张良、庄安的带领下去城外沿湖一带的农田地里帮平民百姓干活。在帮忙的同时尽可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当然,这些提前传书信与徐子雨打过招呼,得其同意派了一个官府的人过来牵头。不然,就算这些乞丐愿意帮忙干活,那些平民百姓还不一定敢要;其间仍能从元华那里用消息换取钱两的张良,开始用更少的利润去找其它乞丐换取消息。
其余五人有样学样,寻得自己的消息来源,无形中一个撒向社会低层的小小情报网渐渐显现。
在此期间。
元华又离开了清州。
……
芜城。
比起繁华热闹的清州。
芜城的规模是稍稍小一些,不过,也仍有上千人。在城门入口处,盘查得比较严格,几个风尘仆仆的商客正在排着队进城。
他们的样子都很狼狈。有的衣着平凡,有的衣着华丽些,但都无一例外双手空空,神情郁郁,恹恹憔悴……
并在等待盘查的过程中靠在一起似在低声争议、骂咧着什么。
“要我说那书生就是个小骗子,说是掉了东西要回去找……现在也没见人影跟上来!”
说话的是一个八字胡商人。眼小而聚光,处处透着精明,不过此刻染着一丝怒气。
有人忿忿问:“血书也在那小子的手里,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入城还告不告了?”
“血书都没了还告个屁咧!?”
一个高高瘦瘦的白净青年也插了一句:“是啊,还告什么,入城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啧啧,真是无趣,还以为是个有几分胆识的小书生。”语带嘲讽的说完就不再开口,直到在士兵盘查之后入了城,看到一道正站在城内路口张望的单薄身影。
却正是那本该落在后面的小书生无疑,还穿着那一身有点脏兮兮的布衣袍,眉清目秀,神态微倦,有一丝说不出的绵绵病态。
见到他们后。
顿时一脸欣喜地迎上来。
“哎……小生可算是等到诸位兄台了!”
高瘦青年瞅着他有些意外与疑惑:“小书生……你怎么跑前面来了?”
“小生寻到东西后一直没能追上诸位兄台,唯恐误了时间,就干脆连夜赶路入了城……可算把你们给等到了!”小书生捋了捋衣袖,擦试着白净额头上并不明显的汗水,“咱走,现在就去衙门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