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华拾级而上。
不多时便遇上一个抬着东西往山上走的仙姑。元华不由得问:“仙姑要往哪里去?”
仙姑随口答了一句:“给后山送粮呢!”顺势停下来休息,用衣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
“后山也有人住?”
“是啊,是一位清修的贵人。要不是有这位贵人每年捐添香油钱,元台观早就被那妙……连累得没了香火。”
仙姑说到这特意瞧了元华一眼。见她神色如常,才将后面那半句话补完。
又闲聊了两句。
仙姑再次抬着东西动身。
临走的时候,又忍不住多说了一句,〃贵人不喜被打扰,善人不要靠近为好。〃
“多谢提醒。”
……
山道曲折迂回。
寒山古院坐落其中。
在阳光下半露出飞檐一角,衬于山水之间说不出的清澄宁静。
应是那位清修的贵人居所了。
元华心念间止步。
她无意探寻什么,但也没打算特意回避;恰见前方有岔道通往它处,遂择路而行。
林中小径,清幽静谧。
穿过一片青翠竹林后,有断崖横阻前方。似一幅戛然而止的山水画意,刹那间化作深渊峡谷,飞鸟掠过天际,空谷冷风回旋……
一条悬空栈道。
栈道通向对面的悬崖。悬崖上,有一座亭子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亭台依崖而立,飞檐翘角,周以窗栏格扇,环绕假山青松,清静中别有一股豁然之象。
四周笼罩着一片淡淡雾霭。
亭中有两道人影依稀,正在对弈,落子声在这般清静中显得犹为清脆。
凉风习习。
对弈的二人在淡淡云雾中显得清逸出尘。
执白子者是一名年轻女子,穿着一身纯朴道袍。
女子五官端正柔和,脸部骨骼略宽,唇微大,眸深邃,不似中原女子。但她的容貌并不难看,相反十分的耐看,越看越会觉得美,有女子的秀丽,更有一丝寻常女子没有的深沉锐气。
明明很寻常朴实的道袍。
穿在她的身上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独特气势。
石桌上放着一只竹笛。
竹笛上系着一条水色流苏。
材质是常见的黄苦竹。
因竹壁比较厚,声音清亮,反弹很好,多为制笛名家所选用。
此笛似极为主人所喜,被摩擦得极为光滑,泛着细细亮光,尾端一行刻字:
‘何以太真,何苦太真,何必太真
——太真。
“你每年回京城,都绕路到我这里,不嫌麻烦吗?”
女子的声音冷静而柔和,像一杯沉淀于沸水之后的纯朴茶烟。
一枚黑子落下。
一片绣着精美花纹的紫色衣袖拂过桌前。青松薄雾,浅香光影流连,将他的位置恰好遮蔽,看不清楚,只余一道极其飘逸华丽的身影。
朦胧。美到惊心动魄。
“倒不如说是每年来此,都会顺路绕回京城一趟。”
他声音温柔而磁性。
似有一种无形的蛊惑力,让人只是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会无端沉迷沦陷。
女子闻言不由得微微挑眉,轻“哈”了一声,但明显并不赞同他。
“你这样,将你的王置于何地?”
一个‘王’字落下刹那间似有风云突涌!
大概不会有人知道。
亭中对弈之人轻描淡写闲谈的是这天下之主!
天成王朝的王:
——明成帝。
“元君言重了。如今的天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这职位形同虚设。”
元君是对清修女子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