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行简拿起朱笔,心平气和地垂首勾画起来:“看来,士季的话你是没听明白。太初是什么人,我们一道在这洛阳城里长大的,你不清楚?他是宗室里最有名望的人,他的父亲是文帝的贵臣,就是太傅也比不上。李丰为什么会找上他?你以为,太初真有本事推翻我?裴楷说他这个人,是‘肃肃如入宗庙,但见礼乐器’他当个太常掌祭祀才是最适合他的。不过,不管他有没有本事,他都是个好由头,他是反对我桓家的最好利器,在这庙堂之上,只要想反我桓家拉上夏侯太初是最好的选择,他一日不死,那些人就会一直蠢蠢欲动。我说这么多,你明白了吗?”
听得明白,那又如何呢,桓行懋恍惚想起嘉平年间的某一个春日,院子里,那架葡萄正抽着新嫩的绿芽,生机勃勃。少年春衫薄,他无赖躺在葡萄架下翻书,一错眼,就见一袭青衫的太初含笑来拜访,他一开口,神色清明极了:“子元何在?”如春风风人。
有那么一刹,他觉得大家都可以永远少年不老不死。
太初的风采,唯有兄长可比拟,不过,那已是嘉平年间的旧事了。
葡萄架来年依然会发芽,可太初,还是要死了,桓行懋心里悲凉地想到,他擦去眼泪,静静道:
“弟回长安了。”
“嗯,路上小心。”桓行简很自然地表达了下自己的关怀,顿了一顿,补充道,“我希望你日后不要太感情用事。”
桓行懋只觉满嘴苦涩,他嘶哑地应了声。
当晚,洛阳城开始淅沥起雨,没有跟卫毓打招呼,桓行简披了氅衣,乘马车,在廷尉大牢的后墙停下了。
他让石苞在外头相候,撑一把油纸伞,手里,似乎还拎着什么走进了雨幕。
狱官见这年轻的贵公子乍然出现,心中疑惑,他只是淡淡道:“我要见夏侯至。”
狱官对他态度十分恭谨,为难道:“郎君,没有长官的旨意,我等不敢随意放人进来。”
桓行简点了点头:“我知道,尔等暂且回避,我只是有几句话想跟罪人说。”
这狱官今日当值,偏是个异常较真的,还在阻拦,桓行简并不动怒,吩咐道:“卫毓此刻应该散衙了,你去看看,他若是在,就说桓行简来探监,让他放行。”
啊,这个名讳,狱官先是一惊再咂摸着眼前人直接称呼长官姓名……脑子很快转过来,忙朝他深深一揖:“属下不识大将军,还请……”
“罢了,你恪尽职守,应该的。”桓行简一挥手,示意他带路。
牢狱里气味不好,狱官小心指引,唯恐熏到了贵人惹他不快,几次意欲开口,看他神色,寻常得很,便只管一路将他带到深处。
牢锁发出阵阵声响,里头的夏侯至听到声响无动于衷,只是阖目安坐,高窗那,没个遮挡,凄凄冷冷的雨便似扬灰一般飘洒进来,落在脸面上。
其实,窗子那是有株榆树的,每逢春深,总有一枝葱郁会伸进来,为这晦暗囹圄作一抹哀艳点缀。眼下时令,草木凋零,榆树只剩一身的枯枝败叶。
“太初。”桓行简放了伞,袖管下,是一壶清酒。
夏侯至终于睁眼,他头冠依旧戴得端正,衣角不过沾了些许灰尘,可那鬓角,不知是谁帮他修的干净体面。
名士有名士的死法。
桓行简进来,像是分毫不在意,一撩袍,盘腿坐下,看看四处,从小案上寻了个看起来洁净明亮的瓷碗,开始倒酒。
酒液倾注,泠然清脆。
此情此景,像极他们的少年时代,嬉笑于一室,两相对坐,只不过如今你身陷囹圄,道尽途穷,我则肃肃清举,霸业加身。桓行简执壶的姿势不变,夏侯至有一瞬的恍惚:
仿佛那少年时的旖旎时光仍泼洒在煌煌洛阳城,仿佛那人笔墨一转,和着翰墨清香浸满桃花青山,淋漓的尾锋仍足显风流。惨绿少年,霞姿月韵,座上连璧寒木春华,浮白载笔,彼时他们尚不曾玉簪珠履,紫绶金章,不过是一个个的翩翩少年郎,驱车上北邙,走马铜驼街。
“你瞧平叔,他说唯几也能成天下之务的是你子元,唯深也能通天下之志的是我,听起来还不错,是么?”年少的夏侯至头一偏,贴在桓行简的耳畔轻笑,就是这样的冬日,他呼出的热气,让桓行简脖间一暖,素来矜持自重的桓行简只笑而不语,噙酒而视,顿了顿,方难得促狭地回应了夏侯至,“乍闻是不错,可平叔这招,是为了拿你我衬他呢,太初不知道最后一句吗?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平叔觉得自己神着呢毕竟手有如椽大笔,身负坟典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