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作者:大团团(560)

2020-05-16 大团团

    太学的幼学招收五岁到十岁的孩子,小学收十岁到十五岁的孩子,十六岁以上的则到大学进行深入教育,直到二十岁毕业,用十五年的时光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曹操可以预见太学未来将成为朝堂之中的人才诞生摇篮之地的盛景,更可以预见若是不加以限制,极有可能形成另一个洛阳太学那样阶级分明,为高官功勋后人利益服务的体系。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现在他也已经有了可以解决的方法。

    推行科举制刻不容缓,必定要在第一批太学学生毕业之前,将这个考核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实行下去,如此可做到网罗天下人为他所用,而许昌太学,不再是人们心目中做官的镀金地、跳板,而是真正成为一座优秀的学府。

    曹操还做了一件惨绝人寰的决定,这决定却不是媚娘告诉他的,而是他自己灵光一闪瞎想出来。

    曹操设置幼学、小学、大学之间招收学生以考核招收,唯有在幼学中最优秀的第一名才能直升小学,小学升大学亦是如此。这样一来,学子必须参加考核,通过成绩排名来脱颖而出,真正优秀的人进一步修学,而成绩差的人则被层层淘汰,可入各地州、郡、县、乡进学。

    实行这些的基础,必须要各地的学堂兴盛,不仅是幼学之盛,更要有小学、大学的兴起。

    大学所要求的先生质量最为高,也是官府把控最为严格的,为了促进地方上大学的建设,手握重金的曹操又开始撒钱了,今年春天撒钱投资来培养小苗苗们,来年可否收获丰厚的菜园子?

    在逐渐收拢外敌势力的同时,紧紧抓住自己治下的基础建设,在农业与教育发展之前更为重要的两大领域,就是政治与经济了。

    为此,曹操下令由糜竺带头,聚集四州境内商人,进行登记在册,统一由官府进行管理,收取商税,鼓励贸易,这一切暂时由大司农管理,之后由新制度之下的户部管理。

    而政治上,曹操一直憋到了年末,为了让自己能够名正言顺成为大汉丞相,曹操人造神迹,以天命保佑大汉为理由,下圣旨册封自己为丞相。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三公九卿制到底没能熬过正月,苟延残喘至建安五年末,彻底断送在冷酷无情的曹操手中,从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朝堂官员们的官职被打算了进行重组,总体而言都是各司其职,每一个人还是做着自己熟悉的政务,该管税收的管税收,该管户籍的管户籍,该管治安的管治安,该管文书礼仪的管文书礼仪,看上去大家都还是做着曾经的那些事,本质上的职权范围却有所不同。

    所谓的三省,分为中书、门下、尚书省,统一接受丞相的调令。六部则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加起来共二十四个司,官职定义更为明确,可以看出有许多地方继承自三公九卿制的影子,却又截然不同。

    众人刚开始或许还有些不习惯,有的甚至去打量曾经的尚书令,如今的尚书省尚书荀彧。三省制的诞生,将尚书令的职权分成了好几份,显而易见地对尚书令的权力进行了分权,在权力上与其他几位地位水涨船高的“新尚书”互相牵制。

    而被人们寄予厚望,期盼他能够劝谏曹操收敛一些的荀彧很顺从地接受了被分权的设置,并且帮助曹操将新的政令实施了下去。

    朝堂之中掀起哗然大波,不满曹操的人骂起来尤为难听,尤其是那跳脚的孔融,自诩为士大夫、清流团体的领袖,率领一种汉室忠臣,站起身来力挺帝王刘协,斥责曹操狼子野心。

    孔融气得眼睛都发红,高声喝道:“我朝建立以来,早已经废除了丞相官职,盖因高祖认为丞相职权过大,有越过帝王,可自称为王的权力,曹司空自封丞相,可真是连最后的一点脸面都不要了,彻底将你那狰狞的野心暴露出来,也不怕天下人一人一口唾沫将您淹死?!您枉顾陛下,企图独揽大权,更换朝堂根基,做尽了逆反之事,我看你不是汉室忠臣,你与那惹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的董卓没什么区别,本质上都是打算谋逆称王!”

    曹操早就被人骂得厚了脸皮,也唯有他那群下属们至今还为此打抱不平,其中知道了“真相”的荀彧尤其心绪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