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_作者:衣青箬(102)

2020-05-25 衣青箬

    不过她很快就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贺卿出门并不是为了游玩嬉乐,而是有正事要办。绝大多数时间里,她都留在报社里,跟几位编辑商量报社的各种事务,忙得连抬头的功夫都没有。

    作为跟班的玉屏识字不多,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枯坐,偶尔端茶倒水,自然觉得无趣之极。

    但元清不一样,她在家中虽然备受排挤与忽视,但还是读书识字的。

    贺卿这两份报纸的客户群体都是有钱有闲,又喜爱钻研这些“旁门左道”之人。宗室子弟中的大部分,都在这个范畴之内,所以元清之前在家中时,也听兄弟姐妹们谈起过这两份横空出世的报纸。

    她之前就见过贺卿,也知道《自然》和《科学》的名声,但在这之前,根本没有想过二者之间竟还会有关联,贺卿竟然就是两份报纸的主办者。

    这个出乎预料的发现让元清满心激动,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打门,找到了另一条可以奋斗的道路。

    比起像这世间所有女子一样嫁人生子,这是一个更加广阔,大部分女子没有机会见识到的世界。虽然报纸上的很多东西她都不懂,但她会努力去学,争取早日成为真师的左膀右臂,助她将这些事办好。

    元清斗志昂扬。

    ……

    这一年多来,何不平暗地里做了不少事,但因为谨慎的个性,在朝堂上倒是名声不显。即使有一部分官员知道太皇太后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但在没闹出大事之前,并没有人会在意他。

    所以何不平之死,对朝堂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但对顾铮这样的知情者而言,这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表明他之前谋划的一切,贺卿都在宫中实现了。

    没有了何不平,太皇太后在政事上,不得不再次倚重朝臣。而且因为不懂,她也不敢随便拿主意,江南之事,便也可以继续审下去。

    于是在路上耽搁了几日的淮州知州张文骞一行人,终于在这一场无人知晓的风波之后,风尘仆仆抵达京城,可以开始继续审问那被耽搁了将近一个月的阳山县一案。

    之前审到江南路观察副使周有霖翻供,否认自己与贪腐案有关系,声称自己毫不知情。之后查出一应文书系属官黄子德伪造,的确与他无关,然而黄子德随即在狱中自尽,断了线索。后来又审到抓捕两位御史之人,乃是淮州知州张文骞而非周有霖,因而三司上书,请求召张文骞及一应相干人员回京协助调查。

    先行被问话的是张文骞这个朝廷命官,他对这个指控矢口否认,并且一再强调自己带来了怀州府衙所有的衙役和差役,供那提供信息之人及两位御史辨认,是与不是,一看便知。

    于是三位主审官一边命人去请那两位御史,一边下令带所有怀州府差役及暂时留在狱中的证人上堂。

    两位御史赶来时,一干人等正好被带到堂下,双方在中庭碰了个正着,两位一看到人便仿佛见了鬼一般,指着其中四个人叫道,“就是他们!就是他们!”竟是连公堂上种种规矩,都顾不得了。

    原以为抓捕他们的人是周有霖,却原来果然找错了正主!    张文骞本来自信满满,将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朝廷命官演得入木三分,看到这两人进门时,也不由变了面色。

    “张大人认一认,这些可都是你淮州府衙的人?”御史中丞顾先敏见状,立刻一拍惊堂木道,“你可要看清楚些,别多了少了,到时候可说不清。”

    这句话意有所指,张文骞面色数变,最终还是只能低头道,“回大人的话,正是。”

    这几个字吐出来,张文骞的脸色立刻灰败下去。

    他固然可以否认,但府衙上下数十人,并非都是他的心腹,而是来自不同阵营,必然不肯替他遮掩,最后不免还是会被揭穿,届时还得被冠上搬弄是非之名。

    他并不知道这两个已经被自己安排出去,回老家避风头的差役怎么会又出现在了队伍之中,但身在官场之中,张文骞已经预见到,这一次,他估计是要栽了。

    不管后续的事情如何发展,至少他囚禁钦差的罪名是无法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