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请黄公公来解释了。”使团的人闻言都都笑着看向了走在最后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其貌不扬的中年人。
黄修见众人点他自己的名字,便笑盈盈地一拱手,上前两步,高声道,“好叫诸位知道,这是从南洋带回来的新式作物,名唤地瓜。此物可以作为主食,而且极为丰产,亩产可达一千多斤!有了这般高产的此物,往后我大楚便不会缺粮了!”
他的声音十分洪亮,不但前来迎接的官员们听见了,就连在一边围观的群众们,也有人听见了,顿时喧哗起来。
此时,大楚的农业水平比之历朝历代已经增长了不少,但普通民田亩产也不过五六百斤。就算是在贺卿挑选良种,又推行磷肥之后,亩产也不过增加一成左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这个名叫红薯的东西倘若真能亩产千斤,那几乎是翻倍了,怎不叫人震惊?
立刻有人扬声问的,“真的假的?”
黄修被质疑了,也不动怒,笑呵呵地道,“究竟是真的假的,诸位大可亲眼看看!”他指着自己背后的两只箩筐道,“这箩筐每只是一厘地,一百只箩筐便是一亩地。咱们现在就可以把框里的地瓜挖出来,当场称量,叫你们自己看清楚!”
说着一摆手就叫人送上来了一杆秤,又叫力士掘开竹筐,从中翻捡出一个个地瓜,放入秤盘之中,一只竹筐内,大小地瓜二十几只,共称得十六斤。
周围的百姓们已经鼓噪了起来。虽然疑心这地瓜不知是用什么养才能养得这样大,但就算给他们养,亩产没有一千五百斤,至少也有一千斤,比之其他作物,仍是丰产。
而黄修没有停下,让人又拆了另一个箩筐,称得十五斤地瓜,彻底验证了他所说的数据。
然后他才朝周围的百姓一拱手,扬声道,“诸位,宫中的陛下、太后和大长公主殿下惦记着大伙儿,知道民间粮食不足,因为命咱家出海寻找这高产作物。如今不负使命成功寻得,又在船上培育出了一批,可以留作良种!只是此物还没有在我大楚种植过,也不知表现如何,若有愿意试种此物的百姓,今日起可以到官衙登记,届时官府会发放种子,指导你们培育种植!”
“如今都已经六月了,还能种吗?!”旁边有百姓高声问。
黄修笑容满面道,“这地瓜耐寒耐旱,沙地也能长,而且周期极短。我们南方沿海常年气候温润,莫说六月,就是十月也还能种!”
这句话彻底将所有人点燃了。
但黄修却还没有结束他的表演,又让人取了炉子和锅来,就地将二十几斤地瓜蒸了一半,烤了一半,分给在场的百姓们品尝。离得近的人,没人都得了一小块,宝贝般地塞进嘴里,有人惊喜地叫道,“甜的!”
糖在这个时候,也是十分紧俏的物资,等闲人家都吃不起。因此这甜的地瓜,虽然不是糖,也叫他们心里仿佛吃了糖一般的美。
黄修见状,连忙使了个眼神,立刻有混进人群中的力士高声呼喊,“陛下万岁!大长公主殿下千岁!”
这种有煽动性的话语,在这个时候显然效果拔群,本来就满心激动的百姓们立刻找到了可以宣泄的渠道,跟着高声呼喊,“陛下万岁!大长公主殿下千岁!”
人群中,黄修不着痕迹地擦了一把汗,放松了下来:终于把殿下交代的事都完成了。 这还是贺卿第一次踏入大学士府,当然她其实也没有去过其他臣下的府邸。虽然是掌权者,但身为女子的身份注定了她和朝臣的交流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登门拜访几乎不可能。
顾铮带着人站在中庭迎接她,也不知是不是换了宽松常服的缘故,整个人看上去瘦削了许多,脸色也有些苍白。贺卿不太想来,就是因为这样大张旗鼓地过来,顾铮还得换衣服起来迎接她,否则就是失仪。费这个工夫折腾一趟,实在不值得。
古人守礼,即使是在家里见客,也要换正式的常服。要是多几个上门探病的,多折腾几趟,明明能好的病估计都会加重。
但顾铮看见她却很高兴,苍白的脸上都有一点血色,又让贺卿觉得,来这么一趟也算值得。